2022環球時報年會今在北京舉行。在「中國經濟:2022年會創造驚喜嗎?」的討論中,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說,疫情讓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的時間點提前了。
對於今年的中國經濟及與美國經濟間的差距,曹和平指出,前三季中國的GDP增長是9.8%,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假定是5%,今年GDP增長應該是8.7%左右。美國第一季度增長是6.1%,第二季度是4.5%,第三季度是2%,第四季度假定達到6%,美國經濟增長今年就應該在3%左右。這樣中國經濟今年絕對增加值應該是1.5兆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美國經濟增長量應該是8000億美元,中國與美國經濟絕對差距減少了7000億美元。
曹和平稱,這樣下來,兩國經濟總量加起來還差4.2兆美元,如果按照每年8000億速度追趕,5年就是4兆美元,考慮匯率稍微波動1-2個百分點。換句話說,疫情出現之後,按照現在的增長速度,中國到2025-2027年,經濟總量跟美國相比可能就差不多了,這個時間點就來了。
談到目前對中國人口出生率擔憂的聲音,曹和平說,中國絕對人口在減少沒錯,多一個孩子的尿布,多一個嬰兒的奶粉,都是經濟增長,但是1980年的時候中國就是希望人口減少,那時特別羡慕西方國家,因為比中國人少,生活這麼好。現在社會上有一種預期,即人口一減少,壞事就來了,這種推斷恐怕也是沒有什麼道理的。而從美國經濟和中國經濟明年以及未來5年的增長趨勢上看,「我的推斷是非常的樂觀」。
曹和平還提到,中國現在的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增長到54%,10年前是44%,而美國服務業占比是82%,英國是92%,經濟越發展,傳統部門吸收的勞動力就越少,工資也越低,後果是增長的鴻溝出現,貧富懸殊成了一個比增長速度或其他問題更加突出的問題。所以結論就是,現在這種增長,好處是技術大爆發,壞處是原來的管理、原來的增長方式、原來的理論判斷都不管用了,我們需要換一個腦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