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接下農委會漁業署科技計畫,開發智能化箱網養殖,召集國立澎湖科技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總計11名教授、約60名大學、碩、博士生一同研究,成功在屏東恆春建置4座圓周100米、深度15米沉降式智慧箱網,未來颱風天不怕影響漁獲收產。
海大明天上午10點將舉辦2021智慧箱網養殖應用技術論壇,呈現近2年農委會漁業署科技計畫,包括開發智能化箱網養殖模式、外海箱網策略魚種關鍵養殖技術研發及抗風浪箱網養殖試驗科研成果。
海大水產養殖系特娉教授冉繁華表示,台灣是海島型國家、土地資源有限,希望能充分應用「藍色領土」,目前正執行離岸風電發展,結合海上箱網養殖,但只要碰上極端氣候,海上相關投資就會受影響,其中最大問題正是颱風,農委會漁業署為解決,委託海大開發智慧箱網。
冉繁華指出,海大找來校內9名教授、澎湖科技大學及成大各1名教授,帶領約60名學生一同研究,投入2年心力,發現颱風在外海的海浪看似洶湧,但海面下10至15米深處幾乎沒有動靜,因此,決定發展沉降式智慧箱網,只要氣象局一發布颱風警報,即可將箱網沉降至指定深度,讓漁獲免受影響。
冉繁華說,目前成功在屏東恆春發展4座圓周100米、網帶深15米的沉降式智慧箱網,只要2艘小型作業漁船即可操作,下沉僅需32分鐘、上浮29分鐘,有效避開颱風,以高價值魚種「金錩」為例,可以飼養30萬尾,每尾約1台斤至1公斤,以1斤80元計算,具相當高產值。他提及,這套系統已研發幾近完成,已有業者使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