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重新改造首座都會型人工濕地「漳和濕地」,不僅將棲地優化,並展開生態環境營造,模仿台灣自然溪流,創造與原本濕地不同的水域環境。機關團體及一般民眾自20日起可預約明年1月導覽課程。
新北市環保局表示,漳和濕地占地6.7公頃,水域面積約0.9公頃,原為早期中和地區農業耕作的蓄水埤塘與灌溉水路,在周邊的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取代農業耕作後,有感於埤塘與水路失去功用甚為可惜,因此借鏡大漢溪人工濕地經驗,向高速公路局認養土地來淨化中坑灌渠的水質。
環保局指出,先前因高速公路局進行濕地內的橋梁補強維修工程,考量民眾參訪的安全性而暫停開放,但仍效發揮人工濕地水質淨化果效外,也因人為干擾減少,因此許多保育類、特有物種或曾瀕臨絕種動植物在濕地園區內被觀察紀錄,如紅尾伯勞、台灣八哥、大冠鷲、台灣藍鵲、金背鳩、五色鳥、白頭翁、褐頭鷦鶯、斯文豪氏攀蜥、盤古蟾蜍、食蛇龜、大安水蓑衣、台灣萍蓬草、綬草、水社柳、台灣水蕹及風箱樹等。
環保局表示,這次透過前瞻計畫「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改造,增加溪流型態、棲地多樣性,包括以近自然式溪流,利用塊石跌水營造高低落差,增加水體與空氣接觸時間來提升水中溶氣,加速微生物分解污染物,並模仿台灣自然溪流上游窄下游寬的特色,創造與濕地截然不同的水域環境,增加棲地多樣性與景觀價值。
環保局說,具備水質改善、棲地營造、環境教育、滯洪調節多重功能的漳和濕地,即將以嶄新面貌與大家見面,為讓濕地所在的中和地區民眾能搶先體驗,安排明年1月4、5日各一場次20人的導覽解說服務,歡迎左鄰右舍一起來體驗漳和濕地之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