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紙質人民幣的平均流通壽命是3到4年,那些已不再適合流通的殘損人民幣都流向哪裡了?銀行會如何處理?根據央視報導給出答案,殘損的人民幣在商業銀行網點清點整理後,被送回到人行各地的發行庫,會把它們再集中到鈔票處理中心。除小額鈔票送去複點,50、100元的大額鈔票在銷毀前被送進了清分車間。其中一部分認為還可以使用的人民幣,將被挑選出來重新回到市場流通,剩下不堪使用的紙鈔則將進行銷毀。

隨後將殘損人民幣粉碎後,會和稻草、樹枝等一些天然燃料進行混合,再壓塊兒裝車,被送到發電廠進行燃燒發電。通常來說,每30噸左右的殘損人民幣,能發電3萬千瓦時,按照一個家庭每月用電100度來計算,可夠一個家庭用上25年。

但使用殘損人民幣發電的效率好嗎?也有陸媒分享科普知識指出,根據1千瓦時等於1度的換算,相當於30噸煤炭能夠發出7萬5000度電。反觀30噸人民幣燃燒放出的熱量發的電,還沒有30噸煤炭燃燒放出的熱量發電量的一半。由此可見,人民幣用來發電燃燒放出的熱量,可能和普通紙片並沒有什麼區別。

#人民幣 #殘損 #發電 #30噸 #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