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上觀新聞》8 日報導,感染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後,生命健康受到的影響有多大?8 日舉行的復旦大學光華科技公益論壇上,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一些自媒體說Omicron引發的是「大號流感」,這是缺乏科學依據的,他研究Omicron感染者的醫學影像後認為,這種變異株「會咬人」。一個國家和地區需要強大的免疫屏障和醫療資源,才能抵禦Omicron的威脅。

「今天上午8點半,我還輕輕撫摸過Omicron的片子。」張文宏告訴聽眾,「自媒體說這個變異株引起的是『大號流感』,這是不足為據的,我們復旦校友可不要人云亦云。」據介紹,Omicron是新冠病毒在人體免疫壓力下的自然選擇結果,「可以說,Omicron在與免疫系統鬥爭後贏了」。目前,這種首先在南非發現的變異株已肆虐全球,導致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感染人數大幅上升。

張文宏認為,西方國家之所以在「硬闖」這波疫情,其底氣主要來自疫苗,其效果有待進一步評估。目前,美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接近70%,三針疫苗接種率是22%,所以大多數健康的年輕人有望平安「闖」過這波疫情,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呢?前景不容樂觀。英國近期每天新增確診人數超過20萬,但病死率沒有明顯上升。究其原因,是英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80%,三針疫苗接種率超過50%,且尚未出現嚴重的醫療資源擠兌情況。

在亞洲,新加坡的兩針及以上新冠疫苗接種率高達90%以上,目前病死率控制在非常低的水準。以色列近期每天新增確診人數超過1萬,但病死率也非常低,其主要原因也是疫苗接種率高,三針接種率達到50%。以色列政府規定,60歲以上老年人必須接種第三針疫苗。

「我們允許關於疫苗接種的爭論,但要看到,疫苗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張文宏說,「如果我們不積極接種疫苗,築起強大的免疫屏障,就會回到1918年那次全球疫情。」在他看來,雖然疫苗屏障沒有完全防住新冠病毒的傳播,但它已讓病毒的毒性大幅下降,降低了感染者的病死率。

除了不斷提高疫苗兩針及以上的接種率,一個國家或地區還要確保醫療資源的充分供給,這樣才能對免疫力低下的感染者進行充分救治。「如果醫療資源不夠,Omicron是會『咬人』的。」張文宏說,「中國各地都要確保醫療資源的充分和平等。」

在演講結束前,他表示,「已看到漫漫長夜的曙光」。「世界何時重新開放?一是要築起強大的免疫屏障,二是把病死率控制得很低。」

光華科技公益論壇舉行前,舉辦了首屆光華論壇暨復旦大學校友會光華生命健康分會成立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凱先為分會揭牌,陳凱先受聘為光華生命健康分會理事長。

#Omicron #張文宏 #光華 #醫療資源 #疫苗接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