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央媒《光明日報》「光明時評」專欄11日指出,防控疫情,人人有責。但是不是就意味著,一些責任和義務可以無限延展呢?近日,網傳河南郟縣防疫部門,要求全縣經營場所安裝掃碼墩,售價4000元(人民幣,下同)到7000元不等,不安裝不允許開門,一些個體商戶表示無力支付,暫時關門停業。對此,郟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的公告稱,只是「倡議號召」,沒有強制市民購買。
文章稱,然而,有媒體採訪到的郟縣市民王先生表示,1月7日早上他去送兒子上學,發現8點時學校附近的早餐店準時關門,其他一些飯店、超市也紛紛關門。據他了解,因為上午8點後會有工作人員上門檢查店內是否安裝了掃碼墩,沒安裝掃碼墩不讓開業,所以附近商戶選擇8點準時關門躲避檢查。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安裝就不能開門營業」是真的,這和強制又有什麼區別?
評論表示,疫情下,一些中小微企業、個體商戶,本來就經營困難,還要安裝售價幾千元的掃碼墩,簡直可以說是雪上加霜。而大陸國務院多次強調,要為中小微企業減負,就在不久前剛剛公布,2021年大陸全國新增減稅降費逾1兆元。繼「減稅降費」之後,「緩稅緩費」也成為當前政策的一大亮點。
文章強調,所以,在這一背景下,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應該本著能不使其破費就不破費、能不折騰就不折騰的原則,堅持「非必要不安裝」,盡可能地減少它們的負擔。這倒不是說為了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而是不破壞現有的期許和信任。
另外,還要認識到,要求全縣經營場所安裝掃碼墩,這不僅是在給企業添負擔,也是在給普通民眾找麻煩。
要知道,疫情已經持續兩年多了,早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共識和經驗。在低風險地區,除了酒店、商場、影院這些地方一般需要查看健康碼之外,小飯店、小超市、服裝店不需要。這也是保持社會活力、促進消費和生產的題中之義。
文章認為,再退一步講,哪怕有安裝必要,成本也不該完全由商戶承擔。2021年初,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也曾要求各類藥店經營主體使用「掃碼設備」,彌補購藥人員資訊登記不全不實的漏洞。但區別之處在於,是由市政府專門投入60萬元購買掃碼設備,並為所有藥店免費發放。
評論分析,疫情防控是複雜龐大的工程,政府部門發出一紙「倡議書」,很容易也很輕鬆,但傳遞到個體商戶,就意味著實實在在的成本。你動動嘴皮子,別人可是就要翻錢袋子。這其實也是一種懶政,是把本該由政府部門承擔的工作和責任,轉移到商戶身上。
文章強調,換句話說,哪怕是所謂的「宣導」,也是不應該的。
防疫也好,日常的其他管理工作也好,既不能不作為,更不能亂作為。就郟縣防疫部門要求全縣經營場所安裝掃碼墩而言,需要反思的不僅僅是強調「倡議」,而是收回這樣的要求,少一些管理思維,多一些服務思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