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和德國等歐洲聯盟(EU)成員國的企業抱怨對中國的出口受到阻撓,德國政府近日要求中國解除對立陶宛和歐盟的脅迫措施。
立陶宛允許「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設立,導致中國報復,德國外交部發言人柏格(Christofer Burger)14日在例行記者會表示,德國和歐盟一開始就與歐盟夥伴立陶宛站在一起,並密集對話,問題關鍵在歐洲統一對外發聲與一起回應。
柏格說,德國的立場很清楚,就是「要求中國解除對立陶宛和歐盟內部市場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脅迫措施」。
歐盟執行委員會正在檢視中國的脅迫措施是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柏格表示,德國認為每個世貿成員國都必須遵守承諾的國際義務,包括中國在內。
德國經濟部次長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上週訪問立陶宛,表達聲援之意,經濟部一位發言人說,布蘭特納會晤立陶宛外長、經濟部長和總統首席顧問時也表達同樣的立場。
歐盟主管貿易的執行委員杜姆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表示,中國海關不再處理從立陶宛進口的產品,並阻擋使用立陶宛零組件的歐盟企業產品,卡在中國港口的產品數量一直在增加。
杜姆布羅夫斯基斯去年12月23日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訪問時說,歐盟相當重視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升溫,除了透過政治和外交手段解決也在收集證據,準備向世貿組織提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