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表示,氣候變化對放電發生率有直接影響,預測到本世紀末,年均發生次數將繼續增加。
國家太空署大氣電力小組(ELAT)的調查估計,受氣候影響,未來幾十年巴西全國年均閃電次數將從7000萬次增加到1億次。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巴西頻道(CNN Brasil)報導,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氣溫升高和反聖嬰現象,加上巴西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地區,夏季炎熱潮濕,這種組合非常適合風暴形成。
閃電是一種放電,夏天炎熱使空氣變輕,雲層迅速上升到大氣中,遇到較冷的溫度,這個交匯處導致形成冰滴,在雲層內碰撞,從而產生電力。
巴西夏季的強烈風暴可以在每分鐘產生約30次閃電,幾乎所有地區都受影響,但大多數遭閃電擊斃的死亡案例(26%)發生在聖保羅所在的東南部地區。
根據衛生部和巴西地理統計局(IBGE)2000年至2019年的數據,巴西平均每年有110人遭閃電擊斃,300人受傷。
儘管存在風險,一個人被閃電直接擊中的機率非常低,平均不到百萬分之一的機會。但危險隨著所在的位置而增加,例如暴露在開放區域會使風險提高千分之一;而閃電引發火災和停電也會造成其他嚴重影響。
衛生部和巴西地理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最常發生遭閃電擊斃的地點包括農村地區,靠近電力或水利網絡,在海灘、河流或游泳池從事水中活動,樹下、空地甚至室內。
雖然裝置避雷針是一種保護,但根據國家太空署的數據,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山(Cristo Redentor)平均每年被閃電擊中6次。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