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測國文科多元族群斯卡羅、國定古蹟鄭崇和墓均入題。全國教師會表示,試題難易度與去年相比,整體相似,試題符合領綱,無超綱現象,預估分數與去年相似;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估會指出,今年國文科試題,具統整思考與推論能力者有優勢。
全教會表示,今年國文科試題扣緊時事,第4題提到斯卡羅、第14-17提到女性意識抬頭;跨科整合題多,第27題提到法律條文與社會科結合,第35-37題提到溫室效應與自然科結合;此外,創新度高,第20-22題提到國定古蹟資料判讀,並與近二年統測試題相近。
全教會進一步指出,國文科試題取材台灣之文學之新課文,第14-17題提到畫菊自序、第26題提到鹿港乘桴記;經典選文的變化出題,例如第24題。國學常識的變化出題,如29題;閱讀選文部分,明清文學比例高。
全教會說,首次出現的混合題型,配分為22分,除了單選題外,亦包括填充、問答。命題型態包含資料檢索與發展解釋。整體混合題型設計恰當,與大考中心公告之題型相近。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解析指出,今年的國文科試題,命題欲在學測與指考中取得平衡,試題難易適中,從試題中可見出題者兼容學測與指考鑑別度之用心。
有別於傳統試題,全中教說,今年的考題著重在學生須將知識加以鎔鑄與應用,而非單向的記憶。如國學以古裝劇加以包裝(29)、或融入偏向法學、法律概念(27)、多元族群以斯卡羅入題(4)、國定古蹟鄭崇和墓加上文資相關法條(20-22) 、環境議題(35-37)均有入題。
108課綱新選文〈畫菊自序〉直接出現在試卷題組(14-17),融入性別議題,令人耳目一新。而傳統屬於指考題型的應用文,今年亦有出現(32)。反而傳統韻文命題下降,只出現一題(6)。
在混合題型部分,全中教說,第2題占分高達14分,內容關涉環境議題,在這兩年病毒肆虐之下,可透過考題引導學生審視與反思人類與大自然間的相處關係,是素養型考題需要提醒考生的一個亮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