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團隊開發「IRIS-A」立方衛星,2022年1月13日晚間(台灣時間)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藉由獵鷹9號(SpaceX Falcon 9)運載火箭順利發射至太空,布放至500多公里高度軌道,隔日(14)白天順利於地面站與「IRIS-A」立方衛星完成通聯。
IRIS-A立方衛星為成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莊智清帶領跨國學生團隊自行設計開發2公斤級立方衛星,長、寬、高分別為10公分、10公分、20公分,是成功大學繼2017年成功發射鳳凰(PHOENIX)立方衛星後,另一項航太科技重大創舉。
莊智清指出,鳳凰立方衛星2017年升空後成功運行2年,在2019年卸任,為成功大學打下良好航太科技基礎,2018年起成大團隊便在科技部資助下執行「智能遙測聯網立方衛星關鍵技術發展整合與飛試」計畫,開發IRIS系列立方衛星。
IRIS全名為Intelligent Remote sensing and Internet Satellite為兼具智能遙測與物聯網功能之衛星,今年第一枚立方衛星「IRIS-A」如預期成功發射與通聯,顯示整體衛星系統與各功能模組之技術成熟程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TRL)達到相當高的等級,相當不容易。
IRIS-A立方衛星被布在500多公里高度軌道上,在正常運作下,預估衛星運行期程約6至7年,任務目標是在太空中展示物聯網(IoT)通信技術,目前已經可取得立方衛星的追蹤資料、衛星定位資訊以及各部件狀態數據。
成大地面追蹤站位於歸仁校區,因應疫情,團隊已發展遠端通聯系統可以於滿足資訊安全的前提下於異地操控衛星。除了後續操作「IRIS-A」,成大團隊也持續執行「IRIS-B」及「IRIS-C」立方衛星的計畫,預期於2023年發射升空執行任務。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