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即便天生就是心臟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也不用擔心運動會加重心臟負擔,適度強化心肺功能反而有助維持心臟健康,減少心臟病、中風危險,該研究刊登於循環(Circulation)》期刊。

來自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追蹤英國48萬多名受試者,分別測驗握力、踩腳踏車的心肺耐力,並詢問身體活動程度。此外,也利用受試者在基因資料庫(Biobank)內的基因數據進行交叉比對。

結果發現,運動與身體活動量愈高,心血管問題愈少,包含冠狀動脈疾病、中風與心房顫動。其中,罹患心臟疾病的高危險群,心肺健康程度高,能降低49%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以及60%的心房顫動風險。

「人們不應該因為有心臟疾病的基因風險就放棄運動,」研究作者、心血管醫學教授英厄松(Erik Ingelsson)表示,這項研究對於如何衛教病人很有幫助。他鼓勵,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只要徵詢醫師、選對運動項目及強度,從日常生活中動起來,就能對長遠健康有所助益。

文章來源: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康健雜誌 #運動 #心臟病 #心臟疾病 #運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