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內銷成長3成、年產值逾40億的觀賞魚,有75%來自屏東,使得屏縣府愈趨重視觀賞魚發展,在第4屆觀賞魚國際交流賽新增神仙魚並分6組比賽,最後來自高雄的薛瑋均拿下3組冠軍,當中白子組更是他耗時5年的心血。
「這只是剛開始!」奪下神仙魚紅魚組、紋路組、白子組等冠軍的薛瑋均指出,神仙魚的改良之路不容易,要下很多功夫,以白子來說,他耗時5年、經過多次失敗與一再篩選後,才有如今這一點點成績,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不斷精進技術才能擴展市場。
薛瑋均說,台灣培育神仙魚的技術很厲害,在國際上占有數一數二的地位,前幾年的阿凡達神仙魚就造成全球轟動,創造不少外匯,很開心第4屆觀賞魚國際交流賽新增神仙魚項目,業界有感受到觀賞魚的發展備受重視,觀賞魚確實創造不少經濟奇蹟,如5元硬幣大小的紅魚,1隻要價1200元。
屏東縣生技觀賞魚養殖發展協會總幹事洪明昌指出,觀賞魚的年產值逾40億,外銷遍及歐美、東南亞,即使疫情下因運輸成本提高而外銷量延緩,也就是訂單一直都有,但無法與往年一樣在同一個時間點出貨,但內銷卻成長2、3成,由種種數據可看出,觀賞魚很值得投資育種。
「可惜多數民眾不知道。」洪明昌不諱言,觀賞魚在國內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響亮,但當國際交流賽愈辦愈久、比賽品項愈來愈多,就能順勢將各種觀賞魚推廣出來,進而吸引更多人投入,而在相互良性競爭下,品質與產值都會上升,台灣的水質實在太適合養觀賞魚,尤其是水質硬度偏硬的南部。
屏東縣長潘孟安說,今年國外參賽者雖因疫情不克前來,但泰國、新加坡、香港、越南、中國、印尼等6個國家的觀賞魚廠商、俱樂部都將孔雀魚及鬥魚寄運到台灣參賽,且近2年來國內也不再發生觀賞魚滯銷的情形,可見觀賞魚在台灣的發展愈趨見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