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24日宣布,在烏東頓巴斯地區進行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外媒報導烏克蘭目前已至少有10座城市淪陷,台灣民間也傳出「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聲音。對此,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教授洪美蘭指出二關鍵:俄羅斯與德國對國家發展布局都有長遠規劃、小國只能在國際強權爭霸下擺盪;洪也警告,台灣無論在美中對抗下如何選擇,都必須「自我先準備好」。
根據香港媒體《中評社》今日(25)報導,洪美蘭在由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主持的「俄烏危機面面觀」講座上分析,烏東區與俄羅斯經貿關係密切,但烏西地區及基輔卻與歐洲經貿關係較密切,故烏克蘭本身因經貿分歧而埋下內部分裂的伏筆。
洪美蘭指出,俄烏之戰帶給台灣兩大啟示:第一,俄羅斯與德國早已為國家做好長遠規劃,即俄羅斯早已針對烏西地區採取因應措施,和德國合作設置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擺脫舊管道從烏克蘭過境的困擾和抵制,此舉也讓烏克蘭喪失經貿價值,僅剩地緣戰略地位;第二,在國際強權爭霸下,如烏克蘭等中小國只能在依賴與從隨間擺盪,故台灣在美中對抗下不管如何選擇,「自我先準備好」很重要,像是條件和經濟實力方面。
針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洪美蘭舉例,德國在美、俄相爭間,突破美國對建置北溪二號管道的制裁,烏克蘭卻因歐俄喪失能源過境角色,如今只剩地緣軍事戰略地位,現在又陷入美俄軍事對峙成棋子,領土淪為美俄角力的戰場,人民也因此遭受戰亂之苦,這點值得台灣借鏡。
文章來源:《中評社》原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