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昨晚召開第6次評估報告(AR6)第2工作組的「氣候變遷影響與調適報告」,專家表示,氣候調適要求各方面的轉型,而綠色轉型有非常大的陣痛期,下一期的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應有足夠的政治宣示,否則現在的努力遠遠不足。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今年是「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第二期的最後一年,第三期計畫的擬定將參照IPCC氣候變遷評估報告,針對不同情境做出「台灣版」的調適計畫,調適領域包含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洋及海岸、能源供給、產業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健康等8項。
蔡玲儀指出,第三期已經在規劃中,各領域主責部會已經在檢視未來調適行動方案,《溫管法》修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後,也將要求地方也提出調適方案。
台灣永續環境工程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表示,暖化已經不可逆,如果現在來盤點因應作為,台灣做的努力遠遠不夠,綠色轉型有非常大的陣痛期,零碳未來需要耗費相當大的經濟成本,這部分需要有足夠的政治宣示才有轉型的機會,這也是下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應該要著重的部分。
此外IPCC AR6報告也針對氣候變化對全球半數以上人口所居住的城市的影響、風險和適應進行了詳細評估,城市的能源和運輸系統受熱浪、風暴、乾旱和洪水劇烈衝擊下,也由於人口與資源集中成為風險熱點。
IPCC第二工作組聯合主席Debra Roberts也表示, 日益增長的城市化和氣候變化會帶來複合的風險,尤其是對那些本身增長規劃不善、貧困和失業率居高以及缺乏基本服務的城市。
賈新興指出,越來越多的人口集中在百萬級都市,城市也是氣候風險下最脆弱的地方,但城市卻也是減緩氣候暖化的關鍵,永續城市必須先做到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能源供應是否加速轉換到綠能、綠色運輸和綠色建築是否有完整規劃,這些都是未來的重點工作。
賈新興說,氣候變遷風險和現在的行動息息相關,如果現在不做,暖化幅度將越來越嚴重,對我們衝擊和風險也就更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