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10年建造,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11日起試營運,首場演出《熱天酣眠》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仲夏夜之夢》,為祈求開幕順利,也特別邀請在地神明媽祖、土地公的神像,一起坐在劇場裡看戲,特別的是,劇情裡也有出現土地公和媽祖。(李欣恬攝)
耗時10年建造,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11日起試營運,首場演出《熱天酣眠》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仲夏夜之夢》,為祈求開幕順利,也特別邀請在地神明媽祖、土地公的神像,一起坐在劇場裡看戲,特別的是,劇情裡也有出現土地公和媽祖。(李欣恬攝)
耗時10年建造,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11日起試營運。左起為執行長王孟超、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和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李欣恬攝)
耗時10年建造,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11日起試營運。左起為執行長王孟超、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和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李欣恬攝)
北藝中心大劇院裡面設有給遲到觀眾看戲的空間。(李欣恬攝)
北藝中心大劇院裡面設有給遲到觀眾看戲的空間。(李欣恬攝)

耗時10年建造,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11日起試營運,首場演出《熱天酣眠》改編自莎士比亞名著《仲夏夜之夢》,為祈求開幕順利,也特別邀請在地神明媽祖、土地公的神像,一起坐在劇場裡看戲,特別的是,劇情裡也有出現土地公和媽祖。

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表示,表演的起源本來就是從給神看演出的祭典開始,「我們先向士林的宮廟主神群打聲招呼,邀請祂們進北藝中心。試營運就是要打開門歡迎在地的朋友,我們先跟鄰里表達友善,連家裡社區的神都來看戲了,讓居民安心,更希望銜接地氣。」

北藝中心外觀有如皮蛋豆腐、位於劍潭捷運站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建造過程中曾因建商倒閉,一度無法完工,如今開始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預計2022年8月正式開幕。

內部共有室內三座劇場,包括興建期間備受矚目的球形外觀,內有800席次的「球劇場」,還有設計兩樓層觀眾席的「大劇院」,有1500個座位,以及800席的實驗劇場「藍盒子」。

執行長王孟超表示,大劇院裡面還設有給遲到觀眾看戲的空間,「不會干擾到別人,也不會錯失看戲的機會。」特別的是,還有給劇組人員如:導演、編劇看戲的位置,王孟超說:「在那個位置,劇組人員可以邊看戲,邊看到觀眾真正的反應,作為未來修改作品的參考。」

此外,之前頗受矚目與討論的「參觀迴路」,王孟超表示,將於8月開放,而大劇院和藍盒子之間也可以互相打開來,變成一個90公尺長的超級大舞台,可容納2300觀眾,「觀眾席也可以隨著作品調配位置,或是在時下最風行的沉浸式劇場,觀眾可以自由遊走,可能性很多。」

#北藝中心 #看戲 #試營運 #劇場 #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