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16日針對大陸央視15日晚間揭發「土坑酸菜」加工品亂象報導,發表評論強調,現代意義上的食品安全維護,從來就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從生產到加工,從原料到包裝等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責任主體,這也正是它的複雜性所在。但是,只有每一個環節都不掉鏈子,才能真正構建起食品安全的銅牆鐵壁。
報導稱,這次事件主角是酸菜和粉條。其中,酸菜來自湖南華容縣插旗菜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對外售賣的老壇酸菜分為兩種,出口的是在乾淨的廠房中醃製,而在國內銷售的老壇酸菜則是在周邊的「土坑」中生產。
從曝光畫面來看,土坑醃製酸菜的過程讓人「作嘔」:工人或穿著拖鞋,或光著腳,在酸菜上踩來踩去;有人甚至一邊抽菸一邊幹活,抽完的菸頭直接扔到酸菜上。業者還透露,對這些從散戶處收購來的酸菜,企業為防止變質,會在加工過程中超量添加防腐劑,一般超過標準的「兩到十倍」。
衛生狀況同樣堪憂的粉條,來自禹州市夏都三粉廠。新聞畫面顯示,該公司生產廠房在簡陋的民房裡,現場髒亂,加工粉條的機器上布滿汙漬,有的已經生銹;做好的粉條被拉到廁所附近的空地上晾曬,附近汙水橫流,散發惡臭。除了衛生問題,以價格更低的木薯粉、山藥粉為原材料製作粉條冒充紅薯粉條,更是業界常規操作,這又涉及到造假問題。
這兩家被曝的企業都來自縣城,看似名不見經傳,但其生產的產品,卻有相當大的市場影響力,背後也屢現「大牌」身影。比如,插旗菜業官網顯示,其與康師傅、統一、肯德基、麥當勞等知名企業都建立了產品代加工和原料直供等方面的戰略合作關係。
節目播出後,康師傅電商旗艦店立即下架了老壇酸菜牛肉麵相關產品,不少電商平台也已下架另一涉事的壇壇俏酸菜。統一方面致歉併發聲明稱,自2012年底與湖南插旗不再合作。
這兩起食品安全衛生案例受到關注,不僅是因為性質惡劣,更因為它暴露了食品行業一個仍未被足夠正視的盲區:相較於多被曝光的餐飲店後廚衛生狀況,一些大眾化包裝食品——比如速食麵、紅薯粉條,早在生產環節就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澎湃新聞報導,一般來說,這些經過包裝的食品,人們似乎都默認它是更衛生、安全的,容易放鬆警惕,但此次的曝光,打破了這種習慣性的幻覺。這提示,食品安全監管的觸角應該前移,要深入到包裝食品的內部,比如它的原料加工是否規範,材料是否貨真價實,而不僅限於是不是「三無產品」。
澎湃新聞分析,相應的,需要討論的不只這些「加工廠」的良心,更涉及下游品牌的責任。應該追問,對於這些衛生狀況、品質狀況都嚴重存疑的原料,與之合作的大牌商家是否有過把關?它們難道真的毫不知情嗎?
至少從常識來看,恐怕不太可能。比如,插旗菜業就透露,並不會檢測衛生指標。這樣連衛生指標資料都沒有的生產狀況,是怎麼進入大牌廠家的採購商名錄的?康師傅們難道沒有察覺到異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