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狐蝠被農委會公告為第1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全台族群數推估不到200隻,其中以棲息在花蓮縣最多,約占4分之1,市區美崙溪畔及校園等28處,陸續被研究團隊記錄下許多珍貴畫面,縣府委外舉辦8場夜間生態觀察免費體驗活動,首場活動將於週日登場,每場限額20人,透過友善狐蝠不打燈干擾方法觀察狐蝠,也把正確保育觀念傳達下去。
台灣狐蝠是非常稀少的野生哺乳動物,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農委會就將台灣狐蝠公告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在許多生態觀察者的眼中與石虎、黑熊、水獺並列為「四大神獸」,過去曾經在綠島有數千隻族群,但後來被大量捕抓逐漸消失,2017年《台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也將其列為極度瀕絕等級(NCR)。
根據專家學者近十年的台灣狐蝠調查結果發現,除了龜山島及綠島還有少量的族群存在外,僅在花蓮市周圍有50隻左右的台灣狐蝠族群,台灣狐蝠因臉長得像狐狸故得其名,大眼金脖為其特徵,展翅可達1公尺,常於夜間出沒,民眾多半以為是大鳥飛過。
縣府農業處與洄瀾風生態公司合作,推動花蓮市夜間生態觀察的體驗活動,許多民眾想更了解台灣狐蝠,於是策劃在狐蝠棲地北濱公園推動8場夜觀活動,除認識狐蝠及陸蟹,也會介紹夜間出沒的物種。
夜觀台灣狐蝠推廣活動將於週日登場,首場活動已額滿,後續7場仍有名額,每梯限額20人、全程免費,民眾可至花蓮縣府農業處臉書報名,夜觀時間為晚間7時至9時半,請於6時50分於北濱公園停車場的公廁前集合完畢。
農業處長陳淑雯表示,花蓮很幸運可以有臺灣狐蝠的族群,希望花蓮市民眾和各機關單位一起守護牠們,透過友善狐蝠不打燈干擾的觀察方法來認識,讓花蓮成為臺灣狐蝠友善城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