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為培育耐逆境作物,農委會農試所斥資1億3千8百萬元在台中霧峰打造「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打造智慧快速精準耐候栽培及育種平台,該中心22日盛大動土,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期許該中心未來可以成為亞洲智慧、快速、精準栽培及耐候育種基地,以維護台灣糧食永續生產。
近年氣候變遷造成農作物病蟲害及欠收災害頻傳,為維護糧食永續供應,全球都投入耐逆境作物選種與精準栽培系統的建置,且在全球都訴求非基改潮流下,植物表型體(表現型態)研究成為耐逆境作物育種顯學,農試所所長林學詩解釋,透過智慧環控溫室及田間等級的表型體設施,並涵蓋目前最先進的影像分析軟硬體,可以精準蒐集植物面臨不同環境病蟲害的數據,以水稻為例,傳統人工紀錄蒐集資料新品種育種需要8到10年,智慧化的AI導入後可縮短為6到8年。
林學詩強調,這也是國內首座整合型大型表型體分析設施,基地面積廣達0.8公頃,將分四年建置完成,該中心啟用後可望提供我國農業研究學群、農業生技、種苗、跨國表型體策略聯盟進行精準表型體研究之標竿場域。
陳吉仲也說,本次農試所整合農委會及產學研能量組成國家級的團隊,共同打造國家級的耐逆境育種基地「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將能進而結合次世代基因型技術,打造智慧快速精準耐候栽培及育種平台,以維護台灣糧食的永續生產與安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