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任所大使林佳龍今出席「台灣準備好了嗎?-台灣未來十年國家願景:挑戰與因應」論壇致辭時表示,2024年的台灣領導人,勢必面對來自中國更強大的壓力,如何止戰,才是真正考驗一個國家領導人有沒有承擔責任和付出代價的決心與能力。
林佳龍指出,2024年對台灣來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現在的台灣其實仍是個年輕的民主國家,1996年總統直選至今不過25年,也因此台灣意識的形成、台灣與世界關係的再定義,將會被視為此世代的主旋律。
他說,即便歷經民主轉型、民主鞏固到民主深化,由於採取分期付款式的轉型歷程,台灣至今仍在償付尾款,以民主選舉的政治時程來看,2024繼任的總統若順利連任的話,任期將會到2032年為止。也就是說面對未來的挑戰,未來台灣的領導人,必須在前幾位總統所奠定的基礎上,從現在開始就得先預想台灣下一個十年的願景以及目標。
他說,不過,對民主台灣的「政治時間」而言,除每隔四年的總統選舉週期,亦無法忽視中國每隔五年一次的政治週期,以及相關的政治時程。2024年上任的台灣領導人,勢必面對來自中國更強大的壓力,這樣的壓力從2022年開始,一路延續至少到2032年,甚至到2049年中國建政百年為止。
他認為,俄烏戰爭的啟示,戰爭從來不只是武器清單的比賽,而是面對敵國侵略領導人如何發揮自己的領導力?讓人民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才是保衛國家的關鍵。當然,擁有自衞和反擊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止戰,才是真正考驗一個國家領導人有沒有承擔責任和付出代價的決心與能力。
他說,俄烏戰爭之後,國際局勢會有相當大的改變。面對中國民族主義聲張、中國經濟掠奪與野心擴張、利用全球化壯大自己,更對國際進行威權輸出、法律戰、輿論戰、認知戰,讓世界有所警惕,台灣需要為未來可能發生的侵略做好準備。
他說,當前世界亦面臨著前所未見的四項轉型期巨變,包括美中兩強的角力爭奪、持續不斷的新冠疫情、數位時代的技術革新,再加上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時代需求。這四者交互作用並加劇影響,同時挑戰著每個國家的領導與治理。
他認為,從現在開始到2032之間,台灣要如何回應變局?用什麼樣的行動來讓台灣被世界看見,進而被需要,甚至被喜愛?這不僅是所處的這個時代的考題,也是他所身屬的野百合世代,接著必須作答的嚴肅課題。
他說,如今野百合世代帶著當年的精神,在學界、政治界,甚至各領域中發揮影響,牽動整個世代的思維改變。面對巨變之下未來十年的挑戰必須號召「世代革新」,以更謙卑與更勇敢的態度,帶領台灣人民繼續向前行,引領台灣推動二次民主改革,同時落實國家正常化的目標。
他說,台灣必須以成為對世界有貢獻的正常國家作為願景,積極回應在國際關係、憲政體制、國家認同、社會公義、政黨競爭等五方面的國家不正常狀態,從憲政,教育,司法,行政,社會改革與文化進行革新建設,為印太區域建構一個具韌性與包容力的民主社會,同時致力於為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他說,台灣智庫初擬了一份名為「挑戰2032台灣國家新願景」的國家建設計畫,以「安全」、「創新」、「協和」、「包容」與「韌性」為關鍵字,設立了五大主軸、20大戰略目標以及100項關鍵課題,希望能具體地討論台灣如何來回應未來十年所面臨的各項挑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