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韜略策進學會今舉辦「俄烏戰爭對建構『台灣新國防』的啟發」座談會。與會者特別在「無人機」和「保全業」,政府如何結合民間的力量,如鬆綁法令,把無人機列入兵役訓練、成立「保全國家隊」,成為「平轉戰」或有效的後備儲備兵力,在防災、戰時都可有效應對,。

經緯航太科技創辦人董事長羅正方以這次烏克蘭因應在這次俄烏戰爭為例表示,「無人機」就是小國的空優;若法律制度可以鬆綁,把國內對無人機喜好的年輕人,在戰時轉變成攻擊手,特別是兵役訓練過程,增加新興無人機的專業訓練,這對於台灣在「平轉戰」是迫切需要。

保全全國聯合會張達錩理事長呼籲政府,促國防部新成立的「全民防衛動員署」及各縣市政府盡速製作發行「保全人員民防手冊」,內政部針對保全業給予法源、賦予國家法定位階、訓練指引和訓練補助,在平時、疫情、協警、戰爭期間,讓保全功能分擔於「平時備用、戰時可用」的另一支強大保全國家隊。

今座談會上,羅正方說,俄烏戰爭為全球展示強國周邊的小國如何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烏克蘭在空間上沒有絲毫優勢,戰機很少,機場跑道早在戰爭初期就被摧毀,「無人機」就是小國的空優,烏克蘭利用無人機在空中、在前方搜索目標,或將敵方座標回報給後方砲擊部隊,加以精準砲擊,或改裝手榴彈、汽油彈,就可以精準投遞到裝甲車頭頂,如土耳其援助的TB2或自行改裝的民用多軸機。

羅正方說,傳統戰鬥機飛行員需要訓練好幾年才能投入到實際飛行和作戰,假如發生意外就少了一個戰鬥力。而全國無人機訓練班大約是三天至一周,無人機不僅生產成品便宜,也可大幅縮短訓練時間。台灣現在有超過一萬個無人機飛手,若放到戰時就是多了一萬個空軍有生力。

張達錩說,數十萬保全人員中服過兵役的退役軍人或幹部為數眾多,在平時深入社會及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戰時就是組織最快、動員最強的國防之保全民防力量,可說是「資格最完整、組織最堅強、分布最綿密的保全國家隊」。

台中市無人機飛手職業工會理事長、台中市議員周永鴻說,台灣在農噴、空拍等相關產業有一批專業無人機飛手,而飛手在平時訓練、編隊,到了城市游擊戰中若有偵查設施和武器,就是一支隱形大軍。

周永鴻說,現有民力戰力最大化,將保全業納入民防體系,若義警消、保全等這些民力若平時就編隊、訓練,戰時就能支援後勤、維護秩序維護甚至轉成戰鬥人員。

台灣首都圈議員防災問政聯盟召集人、台北市議員阮昭雄說,應將眾多民間力量參與「在地化」。民間社會如保全、無人機飛手和民間守望相助隊皆可以應用在防災動員上,且他們對社區周邊環境是最瞭解的,應該將其納入整體政策一環。

他強調「防災生活化」與「國防生活化」,在政策與組織面上,未來台灣要形塑新的全民國防文化,必須在中央組織上負責整合。

國防院中共政軍所龔祥生助理研究員分析台灣的國土防衛,指國軍目前以「防衛固守,重層嚇阻」作為軍事戰略指導。面對中共區域拒止、反介入、海上封控及三棲快速多點犯臺能力,國軍的防衛作戰構想方面則針對敵「快速奪取臺灣,避免外力介入」之企圖出發。

他說,希望藉高度機動性、隱蔽性與距精準打擊等不對稱作戰能力,確保指管監偵能量及戰力完整,打亂敵作戰節奏與延遲行動進程,最終以迫使敵奪島失敗為整體國土防衛的最高目標。

#無人機 #戰時 #訓練 #保全 #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