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基隆提出「類普篩」計畫,將用快篩試劑取代PCR,讓民眾自行篩檢回報,話題一出如何執行成為焦點,基隆市長林右昌強調,類普篩與普篩概念不一樣,絕非強制性,怎樣執行將與CDC討論。
林右昌表示,大家不要把「類普篩」與2021年所提到「普篩」概念連結在一起,兩者目的不一樣,市政府做了深刻討論,也知道執行上有許多困難,例如篩檢範圍、篩檢次序與對象、民眾如何回報、篩檢陽性如何收治等。
林右昌說明,自己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好社會溝通,其次是要做好宣傳,理解篩檢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最後要執行計畫,事先一定要有妥善訓練。
林右昌特別說,類普篩要推動不是強制性,與確診相關匡列強制PCR不同,開始實施後,會以自願篩檢為主,組織性安排為輔,絕對不是強制性篩檢,基隆約有37萬多人,不可能一次篩檢完成,一定是按照比率與範圍規畫實施。
林右昌補充,將會與陳時中和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討論,等待準備充分後,確實能夠實施才會上路執行,市政府持續與CDC密切討論,找出可執行方向出來,到時候會對外界報告相關措施計畫。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