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淨零路徑中規劃2050年淨零排碳路徑中提及2050年時再生能源占比應有6成至7成,有學者表示,再生能源不穩定,有時候甚至會高於100%的供應,因此如果太高時可比照國外採取「負電價」或是把這些能源製作「氫能」貯起來。
台大風險中心今天邀請專家學者參與「淨零碳排路徑的理想與現實」。
環保署前署長魏國彥表示,2020年時台灣再生能源占5.5%,依路徑圖規劃,2050年時預估年要占6成至7成之間,預估2050年再生能源要達到3251億度,要怎麼來呢?具體規劃呢?而且也沒看到基載再生能源如地熱、海洋能的角色。
中央大學電資院長、台電常務董事林法正說,因應綠能高滲透率,系統慣量可能不足,需要許多智慧電網的相關技術,再生能源應以儲能平滑化加上配置各類輔助服務支撐綠電高佔比,也可以把無法調度的綠電用來產綠氫以支撐氫能產業。
中華大學創新產業學院暨企管系特聘教授、台電前獨立董事許志義說,電價要需仿照先進國家提供合理誘因,如反映迴避成本或反映社會缺電成本,因為再生能源有間歇性。過多時,應採用「負電價」、過少時則應反應「社會缺電成本」的高電價。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