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及「謎樣景泰藍」特展,其中「謎樣景泰藍展」有多達103組件文物是首度展出。(呂妍庭攝)
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及「謎樣景泰藍」特展,其中「謎樣景泰藍展」有多達103組件文物是首度展出。(呂妍庭攝)
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及「謎樣景泰藍」雙特展。(呂妍庭攝)
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及「謎樣景泰藍」雙特展。(呂妍庭攝)
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特展。(呂妍庭攝)
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特展。(呂妍庭攝)
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特展。(呂妍庭攝)
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特展。(呂妍庭攝)

清明連假前夕,故宮南院推出「花樣何處來:一位道教皇帝對瓷器製作的影響」及「謎樣景泰藍」特展,其中「謎樣景泰藍展」不但有多達103件文物是故宮首度展出的珍貴文物,還看得到乾隆皇帝時期的景泰藍文創,屬於宮廷生活新時尚的豐彩文物相當吸睛。

故宮博物院長吳密察指出,今登場的雙特展能讓遊客探索青花、彩瓷花樣的奧妙,一窺景泰藍的傳說,可說是明朝嘉靖帝與清乾隆皇的巧思收藏競豔,強調故宮有好的文物,更要有好的展覽,雙特展是「有故事的展覽」。

「花樣何處來」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助理研究員陳玉秀表示,明代祭祀多用瓷器,色彩與圖像規定明確,尤其年號嘉靖的明世宗因庶出身分,更加落實禮制,以創造強化其正統性,所以特展中的196件故宮藏品,特別顯現嘉靖皇帝對道教的信仰與長生追求。

「謎樣景泰藍」特展策展人,故宮器物處助理研究員胡櫨文指出,景泰藍又稱掐絲琺瑯,是指在金屬胎上以金屬絲勾勒圖樣,再反覆填燒琺瑯釉,打磨成作品的工藝技法,明代宗景泰時期燒造的掐絲琺瑯,受到晚明鑑賞家推崇,因而出現「景泰藍」俗名,也興起17世紀古董市場仿作風潮。

這次南院景泰藍展選展掐絲琺瑯器共約140組件,百餘件為初次展出,近40組件更是經過故宮專業人員修護,才得以在最佳狀況與觀眾見面。胡櫨文說,乾隆皇帝除了雅好古物,也勇於創新,特展第2單元聚焦他參照青銅譜所打造的典雅華麗作品,稱得上是乾隆時期的宮廷生活時尚。

#景泰藍 #特展 #故宮 #文物 #故宮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