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英媒近日稱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不可持續,在中國和香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中「潰敗」,對全球經濟「帶來供應鏈風險」。陸駐英國使館對此回應,「個別媒體歪曲『動態清零』含義,提出中國應該放鬆防控措施,選擇『與病毒共存』,其抹黑中國、挑撥離間、製造恐慌、唱衰破壞之心昭然若揭。」

陸駐英使館發言人表示,中國的動態清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目標是追求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中國的防控工作基本上都在1個至2個最長潛伏期內快速處置、快速撲滅疫情。2022年1月天津出現疫情時,採樣千萬僅用時4.5小時,且封控區域精準到商户、單元。中國絕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民眾生產生活正常,全國感染率和死亡率保持全球最低水平。

該發言人稱,截至4月5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4億9205萬例,確診最多的美國有8183萬,英國2121萬;全球新冠肺炎累計死亡 618萬例,美國100.8萬,英國16.5萬。根據中國政府數據,中國確診15萬多例(157378),死亡4638例。14億多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有力保障。

發言人強調, 面對可否「與病毒共存」,是否可以放任、不作為、不擔當的問題,中國政府的答案是明確的。從武漢到香港再到上海,中國政府始終拒絕「躺平」,而是動員起強大的國家力量,舉全國之力,以最快速度、最強力度、最大覆蓋面阻擊疫情,這是中國制度優勢的生動體現。

針對中國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供應鏈風險」的質疑,發言人表示,中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是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維護和保障。中國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0兆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8.1%,增量即相當於排名世界第六位經濟體的總量,人均GDP達1.25萬美元,首次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新增就業超過1200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按年僅上漲0.9%。2022年中國GDP增長目標定為5.5%左右,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實施保鏈穩鏈工程,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中國也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2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兆美元,創歷史最高紀錄,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超過1700億美元,2022年前兩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按年增長37.9%。以上數據表明,中國堅持精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措施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做出重要貢獻。

發言人最後強調,「事實證明,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中國的抗疫實踐表明,14億中國人堅守動態清零疫情防線是對國際抗疫和全球經濟穩定復甦的最大貢獻。」

#新冠肺炎 #大陸 #英國 #動態清零 #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