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近日發表一項重要研究,評估接種疫苗後對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Delta、Omicron這3種毒株後的傳染性差異。而其中最受矚目、對台灣疫情也最有意義的是,接種2劑疫苗與3劑疫苗雖然面對Omicron會有相同的突破性感染風險,但是在發生突破感染後,接種3劑比未接種者的活病毒載量會大幅減少達5倍之多。因此除重症風險降低之外,再次傳播給周邊接觸者(家人、朋友與同事)的風險也會降低。
這篇由瑞士日內瓦病毒研究中心教授伊莎貝拉.艾可麗(Isabella Eckerle)與相關醫學研究人員與團隊共10多人聯名發表的文章,刊載於最近一期《自然─醫學》期刊中,艾可麗也在社交媒體網站上公布了簡要的內容,並做較詳細的解讀。
這項研究分析了565位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出現症狀5天後的鼻咽拭子傳染性病毒載量與病毒RNA載量,感染的病毒包括2020年原始毒株、2021年Delta與2022年Omicron。目前檢測病毒載量一般使用簡便的RNA核酸檢測方法,但因為只是用RNA檢測,因此無法檢測傳染性病毒(活病毒)載量,除非使用病灶形成測試法(Focus Forming Assay, FFA),但這種方式要在高等級(P3以上)的實驗室才能完成。
這次研究人員使用FFA檢測了受測感染者的傳染性病毒載量與RNA病毒載量後發現,病毒RNA載量與活病毒載量的關聯很弱,例如在未接種疫苗感染者中,其核酸檢測原始毒株的RNA病毒載量高於Delta,但FFA驗出的原始毒株活病毒載量卻低於Delta。比較2種毒株臨床數據,合於Delta較原始毒株傳染力更強的研究結果。研究同時發現,活病毒載量與年齡、性別也不具關聯性。
這次研究再以同樣方式檢測了接種2劑疫苗(mRNA)對活病毒載量的影響,發現與未接種疫苗的感染者相比,接種2劑疫苗後遭突破性感染者的活病毒載量大幅降低,而且病毒清除速度較快,這意味感染者康復速度更快。
由於Omicron具備較強的突破性感染能力,外界也關切發生突破性感染後被感染者身上的活病毒載量,做為其重症率、康復速度與再傳染給他人風險的重要參考。研究報告說,Delta與Omicron都有明顯的突破性感染能力,而以Omicron BA.1更強,比較接種2劑疫苗發生突破性感染者當中,Omicron的傳染力更高,但其感染者的活病毒載量低於Delta的感染者。
而在同樣雖然面對Omicron病例中,2劑疫苗接種者的活病毒載量與未接種疫苗者卻又很相近,顯示一旦發生Omicron突破性感染,2劑疫苗發揮不了什麼保護作用。但是令人欣喜的是,研究發現3劑疫苗接種者能將Omicron突破性感染之後的活病毒載量減少達5倍之多。
換言之,2劑疫苗固然可以有較強預防重症的能力,但是對原本就多數屬於輕症的Omicron感染者而言,打2劑疫苗的保護力有40%~60%,一旦發生突破性感染,其發病狀況與不打疫苗感染者的差別不大。如果打了3劑疫苗,不只對Omicron保護力增至75%,而且活病毒載量降低5倍,而後者尤其值得注意。
如前所述,活病毒載量對於感染的重症率(雖然Omicron通常較低,但對高齡及有基礎疾病的風險仍偏高)以及康復速度有密切關係,更重要的是,如果感染者活病毒載量極低,傳染給他人的機會更小。對許多Omicron感染者而言,自身感染倒不十分擔憂,比較擔憂的是自己感染後傳染給家人,尤其是家中的高齡長輩或有基礎疾病的家人,因為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會有更高的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
此一團隊的最新研究也表明,以一般常用的核酸檢測所查出來的病毒RNA水平(Ct值),其實無法完全反映感染者再傳染能力的高低而疫苗接種當然可以降低具有傳染性的活病毒載量,降低傳播風險,但是對不同毒株、不同疫苗施打方式,其結果 也會有相當大的差異。這次研究最具有意義的成果在於,疫苗接種除了可以保護個人降低感染風險並預防重症之外,也能有效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能力,對傳播力極強的Omicron來說,這一點在防疫上尤其顯得意義重大。
◆報導後記◆
本文刊出後,蒙眾多讀者支持指教,感銘五內。又承以媒體與科學家間的科學溝通平台為志的全球第六個SMC國際網絡「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er, Taiwan)來函指正報導中有關數據未見精準之處,並提供該中心生物醫學專家對報導引述論文的分析重點摘要,倍感榮幸。為此除將原報導文字予以修改之外,同時附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來函提供訊息要點,與讀者共享。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來函稱,經該中心生物醫學議題主任分析該報告後提出文中8項重點,包括:
1.「活病毒載量」即為研究報告中的「有傳染性的病毒量」(infectious VL)。
2.在Omicron感染的研究中,並非發現「接種3劑比接種2劑的活病毒載量會大幅減少達5倍之多」。
3.而是「接種三劑疫苗」比「未接種疫苗」的「活病毒載量」(有傳染性的病毒量)減少了5倍之多。
4.研究沒有提到傳播風險會降低多少,所以無法解釋成「傳播風險降低了五倍」。
5.研究結果表明,施打疫苗可降低傳播風險。
6.越高的傳染性病毒量,就可能有越高的傳播風險。但仍不清楚要成功傳播病毒出去,需多少的病毒量。
7.傳播風險會受到其他複雜因素(包括:社交距離、接觸時間長短、不同的變種新冠病毒特性和症狀表現等)的影響。
8.該研究沒有探討到整體的傳播風險,主要比較疫苗接種狀況與不同病毒株對「有傳染性的病毒量」因素的影響。
另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亦建議可同時參考該中心發表文章「研究:打疫苗可降低Omicron的傳播風險」(解析全文:https://smctw.tw/12773/),供各界參考。
再次感謝關心台灣與全球疫情的讀者,以及台灣各界專家對中時新聞網的支持與指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