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融總經理許國興表示,近期雖然有俄烏戰爭等國際因素的干擾,但公司仍保持高度運作彈性跟效率,公司也會適度迴避地緣政治對產業所產生的影響。從今年第一季合併財報預測,受惠整體資產餘額的成長、產品高獲利性比重提升,第一季營收兩位數成長,稅後淨利估年增五成,整體今年績效預估審慎樂觀。

裕融去年合併營收319.62億元,年增7.9%,主因是受惠於資產餘額的增長;毛利率從49.8%升至54.7%,主要是利息上升、資金成本下降;預期信用減損損失年減33.0%;合併稅後淨利53.60億元,年增85.0%,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51.54億元,年增64.2%;EPS達12.96元,較前年7.69元成長;ROA為2.47%,年增1.03個百分點;ROE為22.51%,年增8.95個百分點。EPS、ROA、ROE均創歷史新高度。延滯率控制在1%左右,相較前年下滑;裕融提到,今年台灣部份可以控制在1以下、大陸部份控制在2以下,審慎樂觀,並持續動態管理這些資產品質。

資產餘額係指認列分期及融資利息收入之資產,裕融總資產餘額去年1992.87億元,年增16.1%、季增5.9%。期盼資產餘額未來仍健康成長。台灣汽車金融資產餘額962.22億元,年增17.5%、季增5.7%,主要來自於中古車超過8成占比。台灣企業金融資產餘額491.65億元,年增29.6%、季增8.9%。台灣消費金融資產餘額229.18億元,年增26.1%、季增8.9%,該板塊是公司百分百持有的支付子公司貢獻。

台灣啟動升息0.25%,裕融預估增加利息成本約1.5億元,其環境對毛利率其實是負面影響,但公司近年來內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高利率產品結構提昇,升息與毛利率影響相抵銷,不至於有負面影響,短期內沒有影響,會持續觀察,也會考慮動態性調整客戶利率,而公司去年下半年已有應對,也持續對應把影響降到最低。

大陸汽車金融資產餘額21.07億元,年減27.3%、季增4.2%,年減主因是資產品質下滑。大陸企業金融資產餘額48.08億元,年增11.9%、季減0.6%,是100%子公司裕融租賃為主力。針對大陸降息趨勢,以大陸資產餘額數字來看,裕融目前預估一年利潤影響會有利300萬到500萬元人民幣之間。而今年大陸地區呆帳回收計劃,裕融指出,這兩年管理有成效,大筆已經回收差不多,現在做常態性管理,30天逾期比在2以下,去做不良資產管理與處置。

裕融3月營收29.08億元,年增10.06%、月增13.73%,衝上歷史次高。第一季營收84.10億元,年增10.26%、季增0.87%,居預測中值;單季營業利益自結數21.74億元,稅前淨利21.95億元,每股盈餘4.11元,也均優於預測值,且單季營收、EPS雙創歷史新高紀錄。其中營業利益高於公司預測,是來自毛利率改善、費用改善。

對汽車缺貨對業績影響?裕融表示,台灣新車佔業績20%,影響不大,大陸新車承作比也不高,主要重點在二手車、能源車,目前也無影響。

而關於裕融新能源布局,裕融表示,裕隆(2201)與鴻海(2317)的鴻華合作首款電動車估在2023下半年推出。短期公司還沒有看到獲利影響,長期布局看好發展潛力。裕電能源去年、今年首季皆獲利,裕融也盼,後續希望持續獲利,裕電能源整個布局包括太陽能光電持續拓展,車電會配合鴻華產品進度來做佈建,穩定發展中。而新能源車如何作車貸的風險控管?裕融說明,在大陸部份,已經建立智能管控模型,放在新車去做管控,後續動態看風險管控成果調整。

2022年各業務成長性,台灣融資事業中,在汽車這塊特別是中古車還有一定程度成長動力,會著重企業金融部份,特別是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的融資拓展,消金業務覺得還有很大成長空間,整體來看,台灣融資事業還會有兩位數成長。大陸上,則受制於監理制度嚴格,會針對新能源車的主機廠做合作對應,企業金融以裕租來說,發展還是相當穩定;汽車後服務水平這邊,將結合更多策略合作夥伴做業務成長。

裕融董事會決議分派普通股股利,去年度擬配息5.5元、配股1.7元。這二年股利發放率在50-70%,裕融表示,會希望持續擴大股本,未來同步思考現金股利跟股票股利的發放,未來會控制在兩成以內提升水準。而籌資(公司債)計劃,裕融指出,目前已經達法令上限,對改善財務結構優化有幫助,會持續進行。

#裕融 #年增 #影響 #資產餘額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