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今天下午舉行法說會,由於進入傳統淡季,大立光2022年第1季合併營收為101.33億元,季減22%,年減14%,為2021年第2季以來單季新低,營業毛利為54.07億元,季減26%,年減29%,由於營收規模較小且產品組合較差,單季合併毛利率為53.36%,季減2.49個百分點,年減11.38個百分點,為2014年第4季以來單季新低,營業淨利為40.09億元,季減33%,年減37%,營業淨利率為39.57%,季減6.23個百分點,年減14.13個百分點,為2013年第3季以來新低,受惠於新台幣兌美元大幅貶值,大立光匯兌收益達23.8億元,挹注單季稅前盈餘達67.61億元,季增8%,年增4%,稅後盈餘為55.13億元,季增7%,年增4%,每股盈餘為41.3元。
近來大陸本土疫情嚴峻,3月14日起深圳、東莞、上海及昆山相繼封城停工,昆山及上海至今尚未完全解封,不僅供應鏈不順情況惡化,亦讓處於淡季的智慧型手機需求更弱,日前大立光公布3月營收時即預告4月不會比3月好。
林恩平表示,今年供應鏈順暢還是不好,有些是地域性,如:大陸封城,有些料配比不順利,第2季產能利用率及產品組合與第1季差不多,目前客戶還未下完預估訂單,4月及5月都不會比3月好,至於下滑幅度目前無法判斷。
儘管智慧型手機市況不佳,鏡頭持續往高階升級,林恩平表示,今年高階機種蠻多的,8P機種有變多,升級趨勢還有可變光圈、Double Freeform(雙自由曲面技術)等,其中可變光圈因必須兼顧兩個光圈,如果又要求MTF(黑白對比解析力就很困難,Double Freeform則有另一家在競爭,潛望鏡頭也有升級,只是今年量不會太大,明年才會大量,解決原本視為物理特性鏡頭flare(雜訊光)問題的技術今年應該也有客戶導入,最快明年會採用,不過現在需求很弱,大家對賣得好信心還是不高,目前公司在高階市佔率還好,相對中低階競爭沒那麼激烈,至於中低階壓力很大,公司不會參與。
智慧型手機市況低迷,今天法說會法人詢問重點轉向VR/AR及車載鏡頭等非手機鏡頭領域,林恩平表示,車用鏡頭公司一直在出,不過大部分規格不高,公司優勢是可以做特殊規格,車用模組是分開的產品,目前尚未拿到案子,VR的產品有些年底會出貨,ECG心電儀產品還沒有顯著的貢獻。
在VCM方面,林恩平表示,目前VCM產能滿載,VCM+Lens今年量很少,只要有合理利潤,不排斥往OIS做。
在新廠部分,林恩平指出,明年年中會有第1個廠房落成,並有設備進駐,如果設備都順利進來,下半年會有貢獻,新廠生產產品已有規劃,新產能將提供不同的客戶使用。
大立光第1季折舊費用為12.2億元,資本支出約29億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