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徒手治療,一般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坊間國術館的整復、整脊、整骨,或是民俗調理的推拿、按摩;事實上,徒手治療是物理治療項目之一,而物理治療師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經過國家考試取得合格證照,才可以進行徒手治療及運動治療的醫療專業人員。

●什麼是徒手治療?

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常務理事、資深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所謂的「徒手治療」,可以簡單從字面上的意思認知,是單純利用萬能的雙手達到治療的目的。

由於物理治療師非常清楚了解人體解剖結構、生理學及生物力學的概念,可以針對病患的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直接透過雙手的施力,進行按壓、鬆動、牽拉、伸展、按摩及貼紮等手法,並提供阻力、助力,或是引導等動作,調整病患失序的人體結構,以達到減輕疼痛、恢復軟組織彈性、提升關節活動度,以及增進活動等功能。

簡文仁提到,聞名國際的「一指刀療法」,就是徒手治療的一環,直接在病患的軟組織損傷部位,利用拇指取代鋼刀,進行各種手法技巧,如撥法、順法,對於肌肉酸痛、急性扭傷或慢性發炎等軟組織損傷,具有良好的消炎、消腫、止痛及修復組織的功效。

●治療手法多,急慢性疼痛都適用

徒手治療對於現代人常見的運動傷害,例如:肌肉拉傷、扭傷、肌腱發炎、關節錯位、脫臼,或是長期姿勢不良、壓力過大、過勞,引起的肩頸酸痛、腰酸背痛、下背痛、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以及關節炎、五十肩、板機指、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群、脊椎側彎、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骨關節疾病等多種骨骼肌肉急慢性疼痛,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徒手治療常見的手法,包括:關節鬆動術、神經鬆動術、筋膜鬆弛術、淺層或深層按摩、拍打振動、淋巴按摩、結締組織按摩、關節復位等。

簡文仁強調,徒手治療可以有效幫助病患促進血液循環、放鬆僵硬肌肉、減少軟組織沾黏,還可以產生物理性刺激,引起操作部位產生後續連鎖反應,進而緩解疼痛、靈活關節及促進損傷部位修復。

●關節鬆動術,拉開五十肩沾黏

簡文仁舉例,俗稱「五十肩」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因為關節囊與周圍韌帶發炎,進而產生沾黏而無法動彈,引起紅腫熱痛等不適症狀,造成肩關節活動度變差。而常見的治療方式,如熱療、電療、低周波治療等,都只能夠增加局部血流循環、軟化僵硬肌肉、減少組織發炎,幫助減緩疼痛。

要根本改善肩關節活動受限問題,必須將沾黏的關節囊打開,徒手治療中的關節鬆動術,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簡文仁說明,關節鬆動術是在病患麻醉放鬆的情況下,由物理治療師徒手進行伸展、鬆動攣縮沾黏的關節囊,利用不同方向的滑動,去拉扯關節各個方向的關節囊,增加肩關節間的活動度,幫助關節恢復正常活動。

關節鬆動術可有效降低沾黏程度,並縮短病程,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0到20分鐘,病患術後一星期內即有顯著的改善,若要恢復到關節正常活動角度,通常還需要搭配6至12個月的運動治療。

●8種人不適合徒手治療

簡文仁提醒,徒手治療可能造成疼痛感,但並非越痛越有效,取決於物理治療師施作力道的程度而不同,也必須避開危險部位,例如:大關節、血管豐富的頸部,以及鄰近腎臟的後腰側。

不過,徒手治療也並非人人適合,包括:骨折、脊椎滑脫、骨質疏鬆症患者、椎間盤突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因患者關節穩定度較差應避免,以及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都不適合。

文章來源: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常春月刊 #治療 #關節鬆動術 #五十肩 #簡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