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對2022年營收成長展望不變,預期將與去年約略持平,但調升電腦終端產品展望,自約略持平調升至成長3~15%,其他產品展望則不變,預期元件與其他產品成長逾15%、雲端網路產品成長3~15%,消費智慧產品約略持平。
劉揚偉表示,在市場不確定性較高時,集團對營運展望通常較審慎,但若就目前最新情況檢視全年展望,認為四大產品線能見度優於3月。其中電腦終端產品,無論是PC、NB及平板需求都會上調,自約略持平調高為顯著成長。但全年展望仍維持大致持平看法不變。
針對美國聯準會升息縮表對營運的影響,劉揚偉表示,雖然通膨已在3月觸頂略降,但俄烏戰爭及美國就業市場仍然吃緊,認為通膨將持續維持高檔,對終端市場產品需求一定會有影響,特別是低階產品將首當其衝。
劉揚偉指出,鴻海產品多為中高階產品、影響相對較小,目前並未感到有影響,但後續仍將密切注意變化。整體而言,由於集團擁有多元產品組合、分散園區、經驗豐富且苦幹實幹的團隊,因此目前營運受影響不大,對第二季及全年展望不變。
對於影響集團毛利率的因素及展望,劉揚偉指出主要有4項,包括產品組合變化、匯率、通膨導致成本增加、3+3投資造成的折舊及無法立即帶來營收貢獻的費用支出等,其中以產品組合變化影響程度最大。
劉揚偉表示,產品組合及匯率2因素目前看來均對毛利率產生有利影響,通膨造成的成本增加短期則會稀釋毛利率表現。整體而言,認為第二季毛利率相對穩定、可望略優於首季6.02%,上半年估優於去年同期的5.92%、全年亦可望優於去年的6.04%。
電動車布局進展方面,劉揚偉表示,除了已正式取得Lordstown Motors俄亥俄州廠,下半年將量產Endurance電動皮卡車款,零組件主要由Lordstown採購,鴻海會提供部分電池模組,但雙方會共同開發新車推向全球市場,主要會由MIH平台供應鏈提供零組件。
其他合作案則依進度進行中,旗下鴻華先進自主開發的電動巴士MODEL T今年在台出貨預計可望超過100台。與泰國國家石油(PTT)的合作案預計5月完成工廠選址、7月動工,目標2023年底前完成建廠、2024年開始生產。
而Fisker預計2024年進入量產,該車款將成為俄亥俄州廠主要生產產品。攜手全球第四大車廠Stellantis(STLA)的合資軟體公司Mobile Drive已於去年底成立。而預計明年量產的Model C車款,出貨目標暫訂為5千~1萬台,目前仍在與客戶努力洽談中。
對於近期國內疫情升溫,劉揚偉表示,隨著疫情朝輕症發展態勢明確,全球多數國家均朝與病毒共存方向努力。目前雖有零星確診個案,但對台灣各廠區營運沒有重大影響。11日集團員工新增確診74人,但台灣廠區僅12人來自廠內感染,顯示廠區防疫措施相當有效。
劉揚偉指出,鴻海很早就採取分組分流、樓層網格化、禁止跨廠區等方式降低感染風險,並鼓勵同仁加強疫苗接種,目前已有82萬員工完成2劑、71萬員工完成3劑疫苗施打。同時,過去半年均免費提供快篩試劑給員工,平均每周提供每位員工1劑快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