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積極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其中功率半導體被稱為「節能的幕後英雄」,是電動車關鍵零組件,成為北京政府近期發展的重心,日媒分析指出,功率半導體原是日本強項,但在陸廠掀起發展熱潮下,恐壓縮日廠獲利空間,使日企未來面臨考驗。
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大陸功率半導體產量正不斷增加,新興製造商計劃興建的工廠中,預計逾半數都是為了生產功率半導體,像是潤西微電子和杭州富芯半導體,將分別在重慶市和浙江省杭州市興建12吋矽晶圓的功率半導體工廠。
報導分析指出,陸企突然增產功率半導體的背後原因有以下兩點,首先是與北京政府自 2015年前後開始大力推動的支援半導體產業政策有關,例如2021年之後其所支持的「國家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成為前面提到的潤西、杭州富芯兩家公司的大股東。
其次,大陸功率半導體的細微化加工技術已經成熟,也是一大關鍵。分析大陸生產功率半導體的公司當中,大多採用20年前左右就已經實用化的90奈米製程,進入門檻較低。加上有豐富電路設計及製造經驗的人才,使大陸半導體的投資重點往功率半導體的方向轉移。
報導稱,雖然日本三菱電機等業者,在功率半導體方面仍保有國際競爭力,但多半生產8吋晶圓,而陸廠的生產主力則為12吋晶圓,每片晶圓可生產的晶片數量,是8吋晶圓的 2.25 倍,雖然日本半導體裝置廠商銷往大陸市場的業績暢旺,但另一方面,卻也幫助大陸功率半導體製造商更為茁壯,使日企面臨考驗。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