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邀請寄養家庭分享親身經歷,希望符合條件的家庭投入寄養家庭行列。(蔡旻妤攝)
中心邀請寄養家庭分享親身經歷,希望符合條件的家庭投入寄養家庭行列。(蔡旻妤攝)
台東家扶中心邀請寄養家庭胡雲妹分享親身經歷。(蔡旻妤攝)
台東家扶中心邀請寄養家庭胡雲妹分享親身經歷。(蔡旻妤攝)
台東家扶中心邀請寄養家庭陳露得分享親身經歷。(蔡旻妤攝)
台東家扶中心邀請寄養家庭陳露得分享親身經歷。(蔡旻妤攝)

寄養家庭作為失依兒少暫時的避風港,面對受過創傷的陌生孩子,寄養爸媽時刻面對挑戰。台東家扶中心承辦寄養服務,35年來幫助了763名兒少,但近年寄養家庭戶數銳減,中心邀請寄養家庭胡雲妹、陳露得分享親身經歷,希望符合條件的家庭投入寄養家庭行列。

心疼部落中輟孩子被放棄,寄養爸媽陳李雲清與陳露得在國外傳教時,看見許多人收養沒血緣關係的孩子,深受感動,決定投入寄養服務,3年前迎來家中第1名寄養童,曾因孩子發燒多日,天天幫忙泡澡降溫,晚上也抱著睡覺觀察身體變化,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長。

視如己出的呵護,逐漸打開孩子的心防,陳露得笑著說,原本羞澀的孩子開始會耍賴,代表孩子已經把她當成媽媽了,這是最大的成就感。她說,寄養童內心都曾受過傷,行為模式難以被理解,「作為寄養爸媽,心臟要比別人大顆」,有時候要放慢腳步,了解孩子的需要,在生命的中繼站,獲得安全感。

退休後一心想回饋社會,余効國、胡雲妹夫妻倆投入寄養服務至今,9年來照顧了9名孩子,且多為特殊的寄養童,目前照顧2名孩子有體弱、有早療需求,去年疫情期間,學校和醫院的課程暫停,夫妻倆就運用家裡的器材自製教具,持續訓練寄養童的大小肌肉和平衡感,不讓孩子因疫情中斷療程與學習。

「迎接陌生孩子就像談戀愛、結婚,要有1股衝動」胡雲妹說,愛1個小孩很容易,但完全做到卻很難。胡雲妹分享,9年來最大的收穫是看見生命的韌性,最小寄養童才9個月,還在地上爬,離開時1歲3個月,已經會走路了,這麼小的孩子就經歷過創傷,從孩子看見生命的韌性。

胡雲妹強調,起初當然會擔心,但只要敞開心門接納寄養童,發現沒有那麼困難,背後也有堅實的後盾家扶中心,只要有狀況都可以和社工聯絡,獲得協助與支持,9年9個生命,在每個階段不斷滋養她,也讓她體認到生命不一樣的價值。

台東家扶中心主任吳瑞華表示,去年台東寄養安置以遭虐待和疏忽占6成,因無力扶養與家庭遭變故近3成,以12歲以下占多數。台東縣目前需要更多新血投入寄養家庭行列,期盼透過實際分享,鼓勵民眾成為寄養兒少愛的守門員。

#孩子 #寄養童 #胡雲妹 #寄養家庭 #寄養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