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23日於東京公布「印太經濟架構」(IPEF)與首輪參加國,其中並未納入台灣;作為美國退出CPTPP後的最新亞太經濟戰略,IPEF也表示美國將重返亞洲經濟貿易之中,也是拜登對抗北京的最新戰略。然而美國前駐新加坡大使認為,該協議象徵意義將會大於有效或真正的政策。
IPEF有四大面向,分別為「公平有韌性的貿易」、「強化供應鏈安全」、「基礎建設、脫碳」、「稅收、反貪腐」,是一個由美國主導的框架,提供參與國鞏固關係並參與涉及亞太地區的關鍵經濟與貿易事務。IPEF不是貿易協定,沒有概述進入市場或關稅削減。
IPEF也不是像QUAD四方安全對話般的安全協定。首輪公布的參與國名單中,除了澳洲、印度、日本等QUAD成員國,還納入了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七個東協國家,以及南韓與紐西蘭。
美國前駐新加坡大使海大衛(David Adelman)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整合,但這並不是太平洋地區貿易政策的真正改變或突破,更多是一個框架,甚至不應該視為是貿易協議的開始。」 他認為,IPEF象徵美國重返亞洲並積極參與商業活動,並利用召集力聚集了12個重要經濟體,但他認為這真的沒有實質意義。
CNBC報導表示,作為自由國際貿易主義者,拜登會想和北京合作,但他得面對國會中的鷹派、美國的保護主義、甚至要提防川普捲土重來;IPEF是拜登計畫中的中間地帶,可以控制印太地區的經濟活動。
而IPEF非貿易協定,所以拜登也不需要尋求國會批准,可以避免國內的政治紛爭。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夏竹立(Julien Chaisse)認為,IPEF似乎是一種具有靈活性的的「軟法律」框架,允許成員僅就某些規則達成一致;他認為,這種軟法律框架允許美國為進入印太地區迅速採取行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