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泥、資源循環、綠色能源已是台泥未來十年發展的主軸。台泥董事長張安平26日在股東會上表示,台泥轉型減碳邁向科技成長產業,已經開始從高配息的高殖利率股,轉型成為以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股,下一步是成為科技成長股。
台泥內部估計,資源循環加上綠色能源事業,未來5年每年的營收貢獻將會快速成長,至2025年,在台泥企業團的營占比可望超過四成以上。
台泥大陸水泥市場今年第一季營收衰退7.8%,銷量與去年同期比較,衰退24.1%;但,第一季整體合併營收229.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台泥指出,主要就是過去五年資源循環及綠色能源事業的佈局展現初步成果,新增了來自NHOA、能元科技、台泥儲能的營收貢獻。
台泥在綠色能源發展上,各項綠能計畫包括風電、光電、地熱及海洋溫差全方位展開。2022年估計可達到85MW(千瓩),預期至2025年可達到570MW。
張安平認為,要讓綠電能夠被充分有效運用,相對應的儲能需求比例須達到綠電的20%,也就是2025年全台至少需要5GW的儲能。在全球RE100氣候倡議(企業承諾用電100%使用再生能源),預料將帶動台灣工業綠電及儲能的龐大需求。
台泥自去年收購義大利NHOA公司,躍升全球第四大儲能公司後,NHOA已經迅速展開在全球儲能光電佈局,已完成及規劃中案場橫跨義大利、西班牙、希臘、澳洲、新加坡、智利及美國等26國。台泥全球儲能建置量預計今年底超過400MWh,到2024年台泥全球儲能建置容量預估超過2900MWh。
未來新能源關鍵將是電池。張安平指出,台泥三元能源科技在小港的超級電池工廠2021年10月25日開工,目前以最高效率預計15個月將30,000坪工廠建造完成,預計2023年第一季投產,年產能1.8GWh,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台泥旗下的電池大廠「能元科技」,台泥到了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相當於2.16億顆/年,因國際市場需求強勁,售價逐年攀升,到2024年可望達到US$5/顆。
張安平表示,未來台泥不只是水泥製造與銷售公司,而是主動尋求環保解決方案、保護自然環境的 Eco-Solution Provider,全神貫注處理人類文明與大自然間複雜關係的綠色產業公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