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基會26日公布的新聞稿,顧問建議,俄烏戰爭與美中博弈結構可能改變中國大陸產品出口到美國或歐洲等國的難度,儘管美國為解決通膨可能調降對中部分貨品關稅,但科技與金融制裁則不會改變。

因此,中國大陸不能像過去完全依賴出口,勢必要往內需與消費發展。台商應掌握中國大陸內需能量的變化,是否有提振內需的政策推出。影響內需的政策,例如:疫情的管控、能源供應的穩定、房地產的前景、對大型科技業的監管、稅賦的調整等,都是需要持續關注的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東協成為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出口的主要貿易夥伴。顧問分析,美中貿易戰持續,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經濟區域正透過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抗衡美國的貿易制裁,透過中國大陸邊境省份雲南、廣西等地正進一步快速擴大RCEP會員國間的貿易往來,建議台商留意此趨勢。

在產業發展面向,圍繞「碳排放」政策的新能源產業將成為重點。中國大陸已選定7大城市試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未來可能跟隨歐美腳步實施「碳關稅」,在加強環保排污「綠色製造」的要求下,台商可逐步將產業與中國大陸供應鏈結合,包括綠色節能、循環經濟、碳排放交易等「綠色環保」產業是台商未來的發展機會。

除了「綠能產業」,顧問也提醒,中小規模科技製造業將會是中國大陸未來重點扶持對象,尤其是具研發與創新能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建議在陸相關產業台商掌握局勢變化,關注對岸經濟趨緩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與措施。

針對通膨問題,顧問表示,俄烏全球農糧食品價格持續上漲進一步推升通膨,建議台商要為高通膨時代做好準備,在中國大陸從事農糧畜產食品加工的台商,可把握高單價、高品質、具健康認證的食品加工業開創品牌商機。

#全球 #中國大陸 #顧問 #海基會 #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