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德和表示,疫情間在家裡無處可去,一切回歸到最簡約的狀態,也反映在音樂裡。(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賴德和表示,疫情間在家裡無處可去,一切回歸到最簡約的狀態,也反映在音樂裡。(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右)表示,疫情年代,團員戰戰兢兢維持可上台狀態,希望能帶給前來的觀眾最好的演出。左為多媒體藝術家周東彥。(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右)表示,疫情年代,團員戰戰兢兢維持可上台狀態,希望能帶給前來的觀眾最好的演出。左為多媒體藝術家周東彥。(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國家文藝獎得主賴德和在疫情間完成的作品〈不聞鐘聲,唯有風雨〉,搭配藝術家董陽孜書法作品〈無聲的樂章〉,以及多媒體藝術家周東彥設計視覺,並由朱宗慶打擊樂團擔任演奏,將在今晚《擊刻風景》音樂會首演。

朱團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在嚴峻的疫情下,沒有強推觀眾一定要到場,但團員戰戰兢兢維持能上台的狀態,保持生活足跡單純,做好準備,要給到場觀眾最好的演出內容,「只要還有一位觀眾,我們就會繼續演出。」

賴德和表示,疫情間在家裡無處可去,一切回歸到最簡約的狀態,也反映在音樂裡,「回歸打擊樂最純粹的聲音,就是木頭聲。」其作曲靈感也是從疫情兩年出發,「鐘聲」代表祥和,「風雨」則是世界紛擾。賴德和表示,他對疫情感到悲傷,期望世界能回歸純粹。

董陽孜表示,這套〈無聲的樂章〉最早是以爵士樂的方式來呈現,「這次能和打擊樂做出什麼樣的搭配,我相當期待。」面對已有多種多媒體版本的〈無聲的樂章〉,周東彥決定反璞歸真,不再大量使用電腦技術,而是將董陽孜的墨寶印在賽璐璐片上,再由燈光照出影子,製造出不同於以往的「手工感」。

此外,今年令許多觀眾期待的《百人木琴》也再度延期,朱宗慶表示,演出者來自北中南東,「為了不給大家太大負擔,決定先延期,未來再重啟,目前其他音樂會照常舉行。」

專場演出的《擊刻風景》,除了今日晚間7點30分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還有6月3日週五晚間7點半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以及6月4日週六晚間7點半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的巡演場次。

明(28)日還有《名家聚擊》,將以「8×8」作為核心概念,邀請楊璧慈、吳國瑄、林雅雪、葉靜怡、孫名箴、張方鴻、鄭雅心、陳又誠等人,號召8組台灣打擊樂家,合作演出8首由賴德和、洪千惠、李慧、林京美、劉韋志、蔡昀恬、蔡文綺、陳廷銓等台灣作曲家作品,地點在台北國家音樂廳。

#賴德和 #疫情 #觀眾 #董陽孜 #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