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真原醫》談到的「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和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當時連專家都陌生的觀念,而現在可以說已經是常識。至於我在書裡提出新的飲食金字塔,並特別強調要攝取好的脂肪、微量元素與膳食纖維。坦白說,到現在可能還有許多人意識不到這些建議的重要性。
許多專家談到飽和脂肪,反應都會很激烈。他們認定飽和脂肪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來源,最好完全避開,也就這樣掀起了幾十年的低脂飲食風潮。然而現在大家已經開始發現過去關於醣類、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成份的主流說法,不光需要修正,而且原先的觀念根本是錯到底。
回頭看這10年,就像發生了一場飲食和健康的革命。我認識成千上百名醫師,他們不管心臟學會或其他醫師怎麼看,憑著良心大膽出來修正過去錯誤的營養觀念。就像我直接面對大眾來推廣真原醫和全部生命的理念,這些醫師也透過社群媒體和大眾直接對話,修正當初的錯誤──受到錯誤的灌輸、導致大眾幾十年都在採用會造出肥胖和代謝異常的「健康飲食」。
確實,肥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整個世代的流行病。光是在北美大概2/3以上人口有過重、BMI 過高、產生胰島素阻抗的情形;歐洲大概一半。全世界1/3、差不多25億到30億人口已經進入這種糖尿病前期的體質。這不光升高糖尿病的風險,也提高了罹患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癌症的機率。
會演變到這個地步,也只是從一個錯誤的醫學觀念開始。連我過去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同儕都坦白說,肥胖和代謝相關的健康問題遠比COVID-19疫情嚴重得多,但是醫療主管機構還沒能認清這一點。
然而這一年來,開始有專家注意到:COVID-19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其實也受到個人身體狀況,包括所謂的「共病」(co-morbidity,也就是同時患有的疾病)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過重與肥胖問題,其次則是心理的狀態,例如憂鬱與焦慮。歸納起來都是同樣的人群──因為代謝異常,身心也跟著不健康。
疫苗、藥物的發展雖然比以往都快,但效果還是需要時間來驗證。對我們每一位,最靠得住的還是自己改變生活習慣。生活習慣改了,體質健康了,我們不只是更能夠面對疾病和病毒,更重要的是,整個生活品質都會得到改善。
多年來,我同時從飲食調整和運動著手,希望幫助大家移動身體代謝的平衡:一方面從營養學切入,矯正美國農業部(USDA)專家制定的飲食指南過度偏重碳水化合物、排斥脂肪的偏差,並且用「真原醫飲食金字塔」提醒大家微量元素、脂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另一方面,我也把握機會推廣最輕鬆而又高效率的運動,降低一般人接觸運動的門檻。這麼做,是希望透過營養和運動來修正一個人的代謝和生理生化反應,也就是從根改變體質。
(本文摘自《療癒的飲食與斷食》/天下生活)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