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大同公司設立了台灣第一座生產電表的工廠,第一台國產自製的機械電表於焉誕生,走過68個年頭,今年5月生產最後一批機械電表後,大同機械電表總產出量將永遠停格在18,398,300台。
台灣第一台機械電表出自大同,而第一台智慧電表依然出自大同,大同更協助台電建置台灣第一套國內自行研發的高壓先進讀表系統與監控中心。2021年大同電表內外銷占比約7:3,內銷年增率約19%,外銷年增率約35%。
大同亦自主研發符合各國規格的智慧電表產品,取得ANSI、IEC、MID及日本的JIS等國際認證,全球規格的電表皆有能力生產。經過多年布局,包括要求極高又複雜的日規電表訂單已奪下,大同電表也是第一家被日本電力公司認可的外國品牌,品質堅持可見一斑。
此外,大同電表亦先後取得泰國TIS及馬來西亞SIRIM等國家標準, 2021年大同智慧電表累計外銷已超過100萬具。2021到2029年是東協國家AMI建置的高峰期,為滿足業務的成長,大同公司於泰國設立電表廠,以強化國際市場的供應與競爭力。
1964至1971年間,大同外銷至越南的電表,在經歷越戰洗禮後,仍繼續運轉。至2021年底,大同公司所有電表累計生產約2065萬具,堆疊起來的高度,相當於1238座玉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