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統計局周一公布的數據,經調整於與歐盟國家比較水準後,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從四月的7.8%上升到8.7%,遠高於8%的預期。上次出現如此高水準是1973/1974年冬季,當時第一次石油危機推進了難以壓抑的通膨。
相對於全球主要央行,歐洲央行(ECB)出手對抗通膨的時間比較晚。而ECB在上週明確表示,必須提高利率,才能阻止高通膨變得穩固紮根。現在問題是ECB出手的範圍和速度。而德國此次的通膨數據,也為ECB在七月的大幅加息50個基點提供了理由。
儘管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和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Lane都認為,應該逐步將存款利率分別在7月和9月提高25個基點;但經濟學家表示,進一步大幅上調50個基點仍是很有可能。
目前官員們爭辯於在七月的升息幅度。政策制定者擔心,高漲的能源價格正從企業傳遞給客戶,通膨正要滲透進整體經濟。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經濟學家Marco Wagner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潛在的物價壓力也不太可能獲得緩解。企業正越來越多地把大幅上漲的能源和中間產品成本轉嫁給客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