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割玉米新品種「台農8號」適合在雲嘉南地區秋季裡作栽培,由播種至採收比常用品種提早1個月採收。(農試所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青割玉米新品種「台農8號」適合在雲嘉南地區秋季裡作栽培,由播種至採收比常用品種提早1個月採收。(農試所提供/馮惠宜台中傳真)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品種助攻國產飼料供應鏈,歷經10年育成飼料用青割玉米新品種「台農8號」,不但具有抗病、早採收、產量高等特性,加上餵食動物營養消化率高,適合作為乳牛芻料,可解決台灣冬季芻料短缺問題,並有利替代部分進口飼料,提供雲嘉南地區酪農戶於秋冬季種植青割玉米的新選擇。

受疫情影響國際航運不穩定及烏俄戰爭等因素,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使得國內飼料供應受到嚴峻的挑戰,農試所為彌補飼料不足的衝擊,農試所投入青割玉米品種育成,耗時十年終於研發出青割玉米新品種「台農8號」。

農試所指出,青割玉米飼料嗜口性佳且營養價值高,可全株直接切碎當飼料,或是發酵作成方便儲存的青貯料。由於台灣冬季低溫期間牧草生長量偏少,因此青割玉米便成為雲嘉南地區酪農戶芻料的首選。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青割玉米每年栽培面積4000至5000公頃,品種大多以採收籽粒的硬質玉米兼作為青割用,每公頃鮮草產量約30至40公噸,產量偏低,且國內尚未有商業化生產的青割玉米專用品種,新品種「台農8號」產量可增加20%,採收期可提早一個月,早採收、產量高且營養價值高的優點,且適合密植及機械採收。

隨著青割玉米專用品種「台農8號」的誕生,將提供國內芻料缺口的新解方,該品種也已通過農委會智慧財產審議委員會審議,將授權業者採種量產,逐步建立國產芻料商業化產業鏈。

#青割玉米 #飼料 #品種 #台農 #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