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消息顯示,拜登政府於當地時間6日宣布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生產的太陽能組件實行24個月的關稅豁免。而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剛剛做出對這些國家進行調查的決定,以查清「中國太陽能企業是否經由這些國家向美國出口,來規避美國的關稅」。但這項調查導致美國許多太陽能項目被迫中斷。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拜登宣布的這項新政策,將有利於挽救許多太陽能專案及面臨被裁減的數以千計的工作機會。

據報導,雷蒙多及美國財長葉倫等官員支持取消對中關稅,葉倫認為整套關稅幾乎不具有戰略意義,為了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的經濟負擔,至少可以部分取消。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等人反對取消關稅,以在持續的中美貿易談判中擁有籌碼。

華西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孫付稱,在美國期中選舉背景下,拜登政府面臨通膨和對中貿易政策的權衡。拜登政府的短期首要經濟任務是抗擊通膨,可能需要調整對中關稅做出政策配合。

東吳證券分析師陶川稍早前認為,拜登的政策受葉倫影響的可能性會更大。他表示,葉倫作為拜登內閣的第三號人物,地位僅次於副總統賀錦麗和國務卿布林肯,相對來說,戴琪排位較為靠後。加上近期企業界的施壓加碼,美國的政治環境使得削減對中關稅的可能性增加,但考慮到美國官員間尚存分歧,削減規模有限。

《環時》報導,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指出,迫於美國國內通膨壓力,拜登政府不調整對中關稅措施「沒法交代」,拜登有權全部取消,但出於打壓中國的目的,現在幾乎看不到做出這種決定的可能。他認為,若美國調整對中關稅政策,最有可能涉及的是與美國消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而一些高科技產品,可能仍會以維護「國家安全」的幌子繼續加徵關稅。

霍建國認為,在通膨高漲之際,美國依然維持對中商品的額外關稅,不僅不利於美國的普通消費者,也會傷害以中國商品作為生產原料的美國企業。

#美國 #拜登政府 #關稅 #拜登 #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