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兩軍持續在烏軍最後據點、盧甘斯克州城市北頓內茨克激戰,近日俄軍更從該城以西的伊久姆市南下進攻斯拉夫揚斯克市,企圖夾殺守城烏軍,烏軍則逐步從該市撤離。對此,台灣駐紐西蘭前代表介文汲表示,北頓內茨克的烏軍現在正面兩大抉擇:將有8年作戰經驗的部隊留守當地,最後消耗殆盡,亦或是將部隊撤走,保存未來戰力。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盧甘斯克州州長海岱(Serhiy Haidai)13日證實,頓巴斯之戰關鍵城市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連接河對岸孿生城市里斯查斯克(Lysychansk)的所有3座聯外橋樑已經遭到俄軍摧毀,形容當地居民被迫在「極為危險的條件」下生存。他說3座橋樑如今已無法讓車輛通行,嚴重限制居民逃難、外援補給的路線,不過他也強調,儘管相當困難,現在仍有辦法將武器及儲備用品送進該市。
介文汲今(14日)在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表示,俄烏在北頓內茨克與對岸的利西昌斯克將進入關鍵決戰的時刻,他提到目前烏軍正在逐步撤離北頓內茨克,俄軍的打法則是「三面包圍、一面生路」。同時介文汲指出,他認為烏克蘭現正面臨是否要將精銳部隊留在當地死守,最後可能消耗殆盡的重大抉擇。
介文汲直言,俄軍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拿下頓巴斯地區,若北頓內茨克與利西昌斯克,以及更西邊的斯拉夫揚斯克都失守,「整個頓巴斯戰役將告終」。但他也指出,烏軍若將此戰場設定為決戰,「輸了就全輸,若贏了戰局有可能逆轉,但是贏面很小」。他強調目前在北頓內茨克的烏軍部隊,都是有8年多作戰經驗的精銳部隊,若現在撤離,可轉作哈爾科夫甚至基輔的預備戰力,反之,若留在北頓內茨克死守,最後如馬立波般消耗殆盡,在未來面對俄軍時,烏軍的戰力與士氣會有很大的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