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日前以藥物殘留為由,公告全面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學者與水產養殖協會指出,抽驗的絕大多都是合法登記業者,但當收購貨量不足時,盤商就可能和未登記業者買魚充數,但這樣的確增加了如藥檢不合格的出貨風險,政府應積極輔導未登記業者納管。
近日中國大陸以藥物殘留為由全面暫停我石斑魚輸入,由於未登記養殖戶數量眾多,養殖方式難管理,學者強調,要抽驗的應是未登記業者,畢竟合法登記業者都知道規矩,不會冒這麼大的風險。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表示,盤商手上都有登記產銷履歷或合格名單的業者,但盤商抓魚的收購量卻是由盤商自己來寫,假如今天訂1萬斤,但養殖戶只有8000斤,盤商就會拿其他業者的魚來充數。
郭建賢指出,因為未登記養殖戶因為價格好談,而這些養殖戶也相當依賴盤商收購,所以混貨的情況並不少見,不是只有石斑魚,只不過抽驗的都是合格業者,養殖黑戶確實難掌握,政府應輔導未登記業者納管,以利日後查核。
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說,業者若沒有登記,政府也不確定這些黑數業者究竟在哪,畢竟地方政府抽驗的都是合法登記業者,協會在漁業署有個放養量申報,各縣市政府也會查報,這幾年透過航拍等方式,可以看到水池,發送相關資料到縣市政府或公所掌握,讓基層去查報,但是藥檢有抽樣比例,這部分就要看地方政府怎麼抽樣了。
侯彥隆指出,不排除盤商真的會混貨,漁業署有合格登錄場的名單,再來只能靠推廣產銷履歷等機制,讓業者能夠對自己負責,產銷履歷驗證也會有第三方公正單位查核。
「不排除未登記養殖戶是藥檢出問題的因素」,侯彥隆強調,因為未登記業者沒被納管,用藥情形、合法停藥期就不會有第三方單位監督,一旦出貨出現問題,就會波及到合法業者的生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