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召開專家會議,討論二度感染定義,根據媒體報導,會議結論為3個月內快篩陽者,除非檢出其他病毒株,否則不視為二度感染,而是復發。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二度感染各國定義不同,英美為超過3個月,歐洲則是60天,指揮中心會再彙整專家意見,進行文字修訂,請大家靜候最後的文字版本。
羅一鈞表示,昨指揮中心專家會議針對2個議題進行討論,包括使用口服藥之後的病毒回升、復發情形,這在國外已發現有1~2%的民眾在用藥後,特別是倍拉維,又在2~8天再度產生症狀、檢測陰轉陽等,平均在症狀出現後3天左右就會自己緩解,不過因為出現新的症狀,讓醫師擔憂是否要重新開藥,對於這個名詞要叫回升、復發或竄升,還需要和專家確認再公布。昨專家討論說,這是會自己緩解的病症,且因通常發生在在7+7天管理期間內,依國外的經驗是不需要、不建議再度給藥,或改用另一種口服藥治療,也不需重新計算隔離天數。
至於二次感染,羅一鈞表示,指的是最近感染後,再度出現很像是病毒感染的症狀,甚至檢測後發現陰轉陽、病毒回升的情形,不過多數發生在3個月之後,且機率不高。有研究顯示,感染Omicron BA.1後,二度感染BA.2的發生率是萬分之1~3,隨著時間拉長,機率會增加,不過通常不會發生在短期內。
至於多久時間算是同一病程?羅一鈞表示,國際上的定義不同,英、美官方為90天、3個月,超過才會認定為二度感染,歐洲CDC則是60天。指揮中心會針對1~3個月進行討論、做文字修訂,包括哪些症狀合併哪些結果,昨日專家會議也有提出意見,會需要再彙整意見,今日還無法公布最終版本。
羅一鈞表示,針對媒體報導的各種說法,有時候專家口頭描述的東西,不一定能忠實反映在報導中,特別呼籲第一線醫師等待指揮中心公布的指引,再給大家做依循。復發、二度感染不同,超過3個月就可以視為二度感染的可能性,並進行通報,現行系統針對3個月內感染者是會自動歸併、排除的,待待確定好條件,就會修改通報系統,以及後續的自主回報系統等。
對於現在國內又多少二度感染個案?羅一鈞說,過去指揮中心提供的是前年、去年感染過,並在今年確診的個案,今年大家比較關心的是Omicron的確診者,會再跑一下資料,了解是否有通報3個月後再感染的個案。
至於目前二度快篩陽的民眾要不要隔離?羅一鈞表示,民眾可能有各種情境,例如用藥2~8天內復發、陰陰陽陽狀況,或是二度感染。如果民眾在1~3個月內發生,後續會制定是否有症狀、病毒量、PCR等佐證參考做研判,請給指揮中心一點時間,還是以最後的文字版本為標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