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方指稱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針對海峽法律地位爭端,前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申佩璜今指出,「國際水域」的名詞紛爭,在法律上沒有對錯可言,雙方就是立場之爭。前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淡志隆認為,中方未來是否將進一步訂定法律,限制非必要且有特殊目的的航行,確實值得注意。
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今針對「台灣海峽法律地位爭端及政軍風險」召開線上座談。
與談的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前司長申佩璜表示,中國大陸認為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美國則強調領海以外都是國際水域。然而,國際水域雖然不是國際海洋法的名詞,但通常是指領海以外的公海,因此美國的說法也沒有違法。
因此,申佩璜認為,基本上這次的紛爭,法律上沒有對錯,雙方就是立場之爭,相關國家要不要支持,就看各自的立場。
申佩璜指出,此次紛爭,其實也是中國大陸因應美國在台灣海峽展開的軍事活動,也就是雖然同意美軍通過,但不同意有演習和對中國軍事偵察自由等危害領土完整的自由。因此,未來是否會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值得關注。
前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淡志隆也表示,此次中美針對國際水域掀起的爭論,主要爭執點就在於航行自由能「自由到什麼程度」。例如美國海軍在台海的航行部署,就被中國大陸認為是有政治性目的,危害國家穩定,因而特別宣示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
淡志隆強調,未來中國大陸是否將針對非必要且有特殊目的的航行,訂定法律予以限制,甚至片面宣告台灣的領海基線,確實值得觀察。而我國近日配合美方所提出的回應,是否將影響未來台灣在某些主權利益的伸張,這部分也要審慎思考。
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祕書長林廷輝則表示,中美因不同立場所提出的論述,不能說誰對誰錯,但至少可以確定一件事,就是中國雖然否定國際水域,也承認台灣海峽是屬於「非領海海峽」的概念,因此未來還是要觀察中國接下來會提出哪些實際作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