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手語將在111學年度正式列入國小、國中及高中部定課程,桃園市教育局初步統計,國中小新生共有335人選修台灣手語,為滿足學生對手語的教學需求,目前除了有15人擁有台灣手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合格證書外,另有106名教師正在培訓中。

教育局依新生線上報到系統初步統計共有335名新生選修手語,包括國小208名、國中127名,高中則因剛會考完尚未統計,正確選修數據仍須待開學後才能確定。

以八德區大成國中為例,有16名新生選修手語,校長蘇佐璽指出,除了聽障人士以外,以往民眾對於手語相當陌生,不過疫情爆發以來,每天下午2點的疫情說明記者會旁邊都有名手語老師,這讓手語更貼近民眾的生活,無論學生選修的原因為何,往後手語也可變成1項專業才能,樂觀其成。

教育局表示,為因應手語加入部定課程,市內有106名正式教師參與首批台灣手語培訓課程,包括國小42人、國中44人及高中20人,現已參加完筆試,不過還須通過試教測驗,預計7月中旬培訓完成,可銜接8月開學的所需師資。此外,接下來還有第2批50個受訓名額,將待開學後評估各校選修手語的學生數,將優先開放給選修手語多的學校教師參與。

「整個社會的觀念在改變!」大成國中國文教師龔玉梅說,自己因為喜歡學習新事物而加入這次的手語培訓課程,以口語溝通的社會中,對聽障人士較為不友善,但現在社會對多元的事物包容力變得更廣,往後選修手語的學生數一定還會再陸續增加。

談及學習手語的難處,龔玉梅笑說,手語困難之處在於手勢,一般民眾不習慣用手溝通,手指頭都很僵硬,而且手語需要跟背英文單字一樣,詞彙跟語法結構跟國文相當不同,要耗費一番心思學習,但她認為這是相當有趣的經驗。

#手語 #選修 #台灣 #培訓 #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