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微信公眾號「第一財經」5日報導,受2.64兆元(人民幣,下同)退稅減稅及疫情衝擊等影響,大陸今年不少地方財政收入罕見出現下滑,而剛性支出不減,收支矛盾有所加大,超出一些地方年初預期。近期各省市密集調整預算,這屬於常規動作,主要是依法增加舉借債務等。不過包括重慶等地有些新動作,為了應對退稅減稅等帶來的收支缺口,採取了包括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政府一般性支出等,來彌補收入缺口,支持民生等重大領域。
第一財經報導,多名市級財政人士說,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加劇背景下,已考慮壓減預算收支,包括政府一般性支出、部分專案支出,將資金用於疫情防控、民生等領域。
大陸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約4.62兆元,同比下降8.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約2.05兆元,同比下降27.6%。
為了彌補地方財政減收,大陸中央財政今年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規模逼近10兆元,創近些年新高。全年退稅減稅降費中大部分減收,實際由中央財政承擔。但由於民生、債務、疫情防控等剛性支出不減,不少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
近期各地密集調整預算,這主要是由於大陸財政部下達完各地全年新增債務額度,各地需要依法將其納入預算,調整相應的預算收支等。不過在這一例行動作之外,重慶、蘇州等地,也針對最新財政收支情況對年初支出預算進行調整。重慶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剛性支出外,合計調減50億元。
第一財經報導,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表示,當前調減支出預算並不普遍,這是因為地方年初預算非常謹慎,不少支出都是強制性民生支出。隨著疫情的緩解、防疫政策更精準,6月份及其全年的經濟復甦為地方完成全年收入預算創造了條件。
據報導,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說,在今年超預期的疫情衝擊以及土地出讓收入下行的背景下,收入減少、抗疫紓困支出增加,地方財政形勢極為緊張,下階段尤其是第四季的收支矛盾將明顯加大。因此,未來地方政府調整收支預期可能會逐步增加。通過削減非剛性和必要支出、優化支出結構,有保有壓是地方政府不得不的選擇。
近期大陸國務院推出了一攬子穩經濟舉措,各地也推出相應配套舉措,隨著落地,5月以來經濟開始觸底反彈,這為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奠定基礎。
「緩解財政收支矛盾,可以通過盤活存量資金、加大地方國有資產利潤上繳、中央加杠杆轉移支付給地方等方式來解決。」羅志恒說。盤活存量資金成為當前解決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擴大有效投資的一項重要舉措。
另外,有專家建言,下半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可以考慮增加財政赤字或者發行特別國債形式,來緩解地方財政收支矛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