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跡象顯示,美國一、二兩季經濟產出將出現萎縮,符合技術性的衰退定義。不過在同時就業市場卻依然穩健不墜,失業率從去年12月的4%降至5月的3.6%。
這是在疫情經濟的奇特軌跡當中,最新浮現的奇怪轉折。如果美國經濟已經或即將步入衰退,其呈現型態恐將不同以往。
在上次衰退結束後,分析師曾提出「失業性的經濟復甦」,意味經濟產出增加,但雇主卻持續裁員。然而2022年上半年卻宛然有了不同的討論議題,那就是「就業性的經濟衰退」,經濟產出減少但企業卻持續增聘人手。
官方數據顯示,到6月底為止的一周,美國共有130萬人申請聯邦失業救濟,遠低於疫情前3年平均每周的170萬人。當時美國經濟被視為相當強勁。至於在2007到09年的金融海嘯期間,請領該救濟的人數則超過650萬人。儘管近來有部分公司,特別是在科技業,暗示將凍結招聘,但美國整體就業市場仍然表現穩健。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曼奇(Gregory Mankiw)表示:「如果經濟衰退卻不見裁員發生,我將感到相當訝異。」他還補充,如果該情況真的發生,這很可能是聯準會升息所造成,他認為要讓通膨處於控制之中,這樣「輕微衰退」可能有其必要。
負責判定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的機構是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雖然一般最常見的衰退衡量指標,是國內生產毛額連續兩季出現萎縮,但卻絕非是NBER判斷的唯一標準,它要觀察的指標還包括產出、所得、製造業活動、商業銷售與就業情況。
NBER委員高登(Robert Gordon)表示,雖然多項指標指向衰退即將到來,但就業與產出數據相衝突的情況預料還將持續一段期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