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美國智庫指出,在烏克蘭東部進行數個月的消耗戰後,俄烏雙方皆蒙受巨大損失,讓俄軍近期暫時放緩進攻腳步;但其稍後預計針對頓內茨克(Donetsk)的進攻,以及烏軍在南部刻松(Kherson)的反攻,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場戰爭的結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報導,戰爭初期於基輔攻勢遭遇失敗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迫切希望控制烏克蘭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並終於在緩慢而血腥的攻勢下,於7月初拿下整個盧甘斯克(Luhansk),可能自認達成一半的目標。
不過「皇家三軍研究所」(RUSI)研究員布朗克(Justin Bronk)表示,近3個月的戰鬥讓俄烏兩軍蒙受巨大損失,皆已接近「筋疲力盡」;「戰爭研究所」(ISW)指出,在拿下盧甘斯克後,俄軍雖仍維持對烏克蘭各地的空襲,但地面攻勢卻明顯放緩。
此事對雙方顯然都有好處。俄軍進攻能量消耗殆盡的地面部隊需要休息、補給或重組,否則沒有能力再繼續發動大規模攻勢;烏軍除了鞏固剩餘頓內茨克領土的防禦之外,也抓緊時間接收與熟悉西方世界提供的新武器裝備。
但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分析家們認為,下一階段的全面戰鬥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場戰爭的結果」。2014至2015年曾在頓巴斯擔任停火觀察員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資深研究員普里(Samir Puri)表示,為拿下整個頓內茨克,俄軍接下來的主要目標預計將是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和克拉莫托斯克(Kramatorsk),而其可能與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和馬立波(Mariupol)一樣被炸成廢墟。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歐洲項目主任伯格曼(Max Bergmann)認為,烏克蘭將繼續頑強抵抗,盡可能讓俄軍付出代價,但也不會盲目死守。與此同時,發生在其他戰線的事件也可能破壞俄軍的頓巴斯攻勢,包括烏軍於南部似乎有所進展的反攻;布朗克指出,若烏軍在刻松取得突破,將為俄羅斯帶來「天大的麻煩」,因為這會影響俄軍本就問題重重的補給線,並切斷俄羅斯通往克里米亞半島的地面通道,大大提振烏克蘭的士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