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旗津國中後方北汕及南汕地勢相對較為低窪,每年逢滿潮位時,海水便會倒灌滿過路面,圖為聯興造船廠內抽水站抽水狀況。(水利局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高雄旗津國中後方北汕及南汕地勢相對較為低窪,每年逢滿潮位時,海水便會倒灌滿過路面,圖為聯興造船廠內抽水站抽水狀況。(水利局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每年農曆六、七、八月的15至18日是海水潮汐大潮期間,高雄旗津部份地區例如旗津國中後方北汕及南汕地勢相對較為低窪,每年逢滿潮位時,海水便會倒灌滿過路面,而形成晴天路面有淺積水現象。高雄市水利局說,將持續調查水路。

水利局自2018年起已著手改善,其中,廟前路及大關路30巷採阻隔海水及截流的方式,設置截流井、閘門及堤岸加高等設施。另於上竹巷設置2座抽水站、渡船巷設置1座抽水站。

水利局表示,今(14)日清晨於旗津沿途巡視,滿潮積水情形較以往均有明顯改善,將持續調查水路,目前僅於廟前路、大關路等遇大潮較嚴重,必要時會先封住廟前路3條與外海銜接水路,及於大關路30巷底堤岸低窪處堆置沙包,再持續觀察倒灌的情形,待有效阻水後再設置固定閘門,以利改善海水倒灌之情況。

#持續 #設置 #積水 #旗津 #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