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使用廣泛,銅金屬向來被視為是經濟體質的領先指標之一。

澳盛銀行分析師Hynes表示,現在銅價正在下跌,儘管幾乎沒有跡象顯示需求急速降溫或供應正在增加。事實上,情況正好相反,我們確實看到中國需求改善的跡象。惟投資人認為貨幣政策持續緊縮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而這正反映在銅價上,「這告訴我,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特別悲觀」。

根據路透社報導,銅價在今年第二季創下2011年以來最大單季跌幅。在亞洲時間周四上午,倫敦金屬交易所3個月期銅價格為每噸7,341美元,較6月初的價格大幅下跌。

該分析師表示,其實銅金屬的前景看起來「相對樂觀」。雖然在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之際,銅價的表現取決於全球氣氛的變化,但 供應面的問題可能導致市場持續吃緊,而中國在未來6至12個月的財政激勵措施則將提振對該有色金屬的需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呼籲全力投入基礎建設,路透社報導,中國將設立國家基礎建設投資基金。

瑞銀亞洲基本材料研究部門主管James Kan表示,儘管北京當局擬透過基礎建設刺激經濟,但其國內的防疫封控措施可能削弱對工業用大宗商品的需求。他表示,移動限制可能阻礙需求復甦,工業用大宗商品的需求迅速復甦並不是瑞銀設想的基本預測情境。

Kan表示,庫存增加的速度將超過工業生產復甦的速度,庫存增加將成為一大問題。即使中國對基本金屬的需求大增,庫存就能應付得了。與此同時,全球其他經濟體可能放緩,使需求受到抑制,「我認為整體供需平衡的情況仍可能不利於價格穩定復甦」。

#銅價 #復甦 #需求 #分析師 #大宗商品